夏季户外活动必备:毒蛇咬伤急救指南
夏季户外活动必备:毒蛇咬伤急救指南
夏季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户外活动时务必小心。遇到毒蛇咬伤,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毒液快速扩散。接下来,应立即用绳子或布条在伤口上方约5-10厘米处进行结扎,每隔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随后用水清洗伤口,轻轻挤压排出毒液。如有条件,拍照记录蛇的特征,便于医生选用正确的抗蛇毒血清。最后,迅速拨打120寻求专业医疗救助。记得,预防胜于治疗,外出时穿戴防护衣物,尽量避免进入草丛密集区域。
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毒液快速扩散。
立即就医: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前往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
处理伤口:
- 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毒液。
- 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固定肢体:如果被咬的是四肢,尽量保持被咬部位静止,避免剧烈活动。可以用夹板或其他物品固定受伤的肢体,降低毒素的传播速度。
记录时间:记录被咬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医生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使用冰袋:可以用冰袋敷在被咬部位,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但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以免冻伤。
避免饮食:在就医前,受害者应避免进食或饮水,以免引起呕吐或其他消化不良症状。
观察症状:观察受害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呼吸、意识和肢体的反应。如果症状加重,应立即寻求帮助。
常见毒蛇的特征
了解常见毒蛇的特征,有助于在户外活动时更好地识别和避免接触。
五步蛇:体型较大,通常体长可达1.5米。体色呈棕色或灰色,身上有明显的黑色斑点。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眼镜蛇:体型较大,毒性极强。通常栖息在丛林、灌木丛和田野等地。北仑等沿海地区多见。
蝮蛇:毒性较强,攻击性较高。通常栖息在平原、丘陵、山区,以及石堆、草丛、水沟、灌木丛及田野中。慈溪、鄞州姜山、海曙集士港等地较为常见。
金环蛇、银环蛇:头部多呈三角形,尾部较短粗、色斑鲜艳。常见于公园草木繁盛区域。
竹叶青:最喜在山里、茂密的草丛甚至道路的绿化带中栖息。
户外活动时的预防措施
穿着防护:到野外活动时,要戴帽子,穿长衣长裤、高帮鞋子,把裤脚绑紧,尽量不要让皮肤裸露在外。
携带药物:户外活动时,可随身携带雄黄等蛇类惧怕的药物,也可准备一些消毒用品和纱布绷带以备不时之需。
使用工具:尽量避免走入草丛深处。如果非要穿过草丛,可以拿一根小木棍,采用“打草惊蛇”的办法,边打边通过。夜间出行携带手电筒。
避开蛇类:一旦发现蛇,不要盲目驱赶,保持安静,绕道而行。
按路线游玩:请按照公园的游览路线游玩,不攀爬树枝,不进入草丛深处和未开放区域。
早晨和傍晚要格外小心:这两个时间段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
预防胜于治疗
被毒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及时的应急处理和专业的医疗救助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毒蛇的基本知识、症状、急救措施以及后续治疗,可以有效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同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也能大大降低被咬的风险。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强对毒蛇咬伤的认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