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翔小笼包的传奇起源:黄明贤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翔小笼包的传奇起源:黄明贤的故事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1A699J0542NRT1.html
2.
https://post.smzdm.com/p/a4x80zr8/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45710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I2175T0542FI2A.html
5.
https://m.sohu.com/a/760484267_113612/?pvid=000115_3w_a
6.
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253&docid=105666905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1/00/71261045_1141676555.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AE%89%E7%9F%B3

1852年,一个名叫詹大胜的男孩出生在杭州上四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生将与一种闻名遐迩的美食紧密相连,甚至被载入史册。这个男孩,就是后来被誉为南翔小笼包创始人的黄明贤。

从学徒到店主

1862年,年仅10岁的詹大胜因缘际会下被太平军收养。随着太平军的溃退,他又被送到了育婴堂。命运的转折发生在那一年,日华轩糕团店老板黄某收养了他,并给他改名为黄明贤。在日华轩,黄明贤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学习制作各种糕点和面食。

1871年,命运再次眷顾了这个年轻人。20岁的黄明贤继承了养父的事业,成为了日华轩的老板。然而,当时的南翔镇上竞争激烈,同行们因为他是外乡人而处处排挤他。为了生存,黄明贤不得不每天挑着馒头篮,到附近的古猗园叫卖。

古猗园里的灵感

古猗园是当时上海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他们常常在这里吟诗作画、饮茶会友。黄明贤的聪明伶俐和善于说典故的本领,让他很快赢得了游客的喜爱。然而,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游客们只对肉馅感兴趣,而对面皮则不太在意,甚至有人将包子皮捏碎抛入池中喂鱼。

这个发现给了黄明贤一个灵感:既然大家更喜欢馅料,何不将重点放在馅料上,同时改良面皮的制作工艺?于是,他开始尝试改良大肉馒头的制作方法。他将一两面粉擀成薄皮,制成十只形如荸荠的小馒头,玲珑小巧,逗人喜爱;以精肉为馅,拌以鸡汤肉冻,撒入研细的芝麻,按不同节令拌入蟹粉、春笋、虾仁,并规定每只小包子必须褶皱十四折以上,蒸熟后必须不破不烂,晶莹透明。

一举成名

改良后的小笼馒头果然大受欢迎。为了扩大影响,黄明贤决定在元宵节晚上在古猗园白鹤亭内当众献技。他摆上二十只小碟,每碟中放入一只刚蒸透出屉的小笼包子,亲自一一戳破馅皮,流出的汁水都正好刚满一碟。这一幕让在场的数百名观众赞叹不已,争相购买。

随着名声的传播,黄明贤在古猗园北门对面开设了松鹤轩馒头店,生意兴隆。后来,旅居沪上的南翔人也将这道美食带到了上海城隍庙等地,南翔小笼馒头的名声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争议与传承

关于南翔小笼包的创始权,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记载称,早在黄明贤之前,一个名叫陈和的人就在南翔卖薄皮小笼馒头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黄明贤的创新和改良,让这道美食成为了南翔的名点,并最终享誉全国。

从历史渊源来看,南翔小笼包与北宋时期的开封灌汤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传,这道美食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子”。随着皇室南迁,这道美味也跟着来到了江南,最终在南翔这个小镇生根发芽,历经时间的打磨,成就了现在的南翔小笼。

如今,南翔小笼包不仅在上海城隍庙等地成为招牌美食,还远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地。它承载着的,不仅是黄明贤的个人传奇,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我们品尝这道美食时,不妨也回味一下它背后那段充满智慧与创新的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