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解析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vc_12166901178689919660
2.
https://www.szfy120.com/default/view/2024011215EnBnp.html
3.
https://www.edenclinic.hk/2024/07/%E4%B8%AD%E9%86%AB%E6%B2%BB%E8%85%B9%E6%B0%B4/
4.
https://www.tjzyefy.com/system/2024/10/30/030152023.shtml
5.
https://www.hjtdsm.com/sc/liaofa/34535.html
6.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395500.html
7.
https://health.tvbs.com.tw/tcm/346665
8.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82&sid=1282&page=1
9.
https://www.tcmjc.com/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20.12.014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表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在西医治疗之外,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解读肝硬化腹水的成因与治疗,并分享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的用药心得。

01

中医如何认识肝硬化腹水?

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病因是湿热毒邪。这些病邪在情志内伤、劳倦过度或饮食失当等条件下,首先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血液运行,形成血瘀。随着病情发展,湿热毒邪会进一步损伤阴血,导致肝硬化腹水的发生。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核心原则是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具体治疗方法则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02

于志强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

于志强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他善于运用药对(即两味或几味药物的组合)来提高疗效。以下是于教授常用的6个药对及其配伍原理:

柴胡-赤芍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能条达肝气;赤芍则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两药相配,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化瘀,适用于肝硬化腹水初期的气滞血瘀证。

大腹皮-厚朴

大腹皮能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厚朴则能燥湿消积、平喘。两药合用,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消除腹胀,适用于脾胃不和、脘腹胀满的患者。

鳖甲-三棱-莪术

鳖甲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三棱和莪术则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这三味药的组合特别适合瘀结水留所致的肝硬化腹水,能有效软坚消症、活血化瘀。

茯苓-白术

茯苓利水渗湿,白术补气健脾。两药配伍,既能祛邪(利水),又能扶正(健脾),适用于水湿困脾及水热蕴结型肝硬化腹水。

水红花子-车前子

水红花子能清热消瘀、健脾利湿,车前子则有利尿通淋的作用。两药合用,清热逐水力强,且作用温和,不会损伤正气。

茵陈-附子

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附子则能温阳散寒。这个组合适用于湿热壅盛或阳气不足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0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腹水?

香港医天圆中医生诊所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自检方法:轻敲腹部,如果听到空洞的声音,可能是胀气;如果声音较闷,则可能有腹水。更准确的方法是通过移动性浊音检查:让患者平躺,从腹部中线开始敲击,记录浊音区域;然后让患者侧卧5分钟,再次敲击观察浊音区域是否移动。如果浊音区域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说明可能有腹水。

04

日常调养建议

  1. 饮食调理: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盐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制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

  2.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响。

  3. 定期检查:监测肝功能和腹部超声,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迹象。

  4. 适度运动: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5. 保暖防寒: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病情。

  6. 中药调理: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等方式辅助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中医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同时,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和整体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