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维《相思》VS马未都《背影》:思念故人的写作秘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维《相思》VS马未都《背影》:思念故人的写作秘籍

引用
搜狐
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5526055_121911505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94451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4NIA5V055661D4.html
4.
http://www.gushiwenhua.com/tangdai/2047.html
5.
https://m.ximalaya.com/ask/t6700791

王维的《相思》以其深情的诗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而马未都的散文集《背影》则通过回忆故人,展现了思念之情的真实与深刻。这两部作品不仅是文学瑰宝,也为想要写出感人至深的思念故人散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1

王维《相思》:红豆寄相思

王维的《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全诗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以红豆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红豆,又名相思子,自古以来就是相思的象征。诗人以红豆为引,巧妙地将自然之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红豆生长的环境和季节特征。南国的红豆在春天里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这景象本身就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诗人没有直接表达思念之情,而是通过描绘红豆的生长状态,暗示了思念的绵长和生机。

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希望远方的朋友能够多多采摘红豆,因为这颗颗红豆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这里的“采撷”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红豆这一具体意象,将抽象的思念之情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02

马未都《背影》:往事映心间

马未都的《背影》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回忆录,通过描述与故人的交往,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思念。马未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些逝去的时光中。

在《背影》中,马未都通过对故人往事的回忆,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留恋。他没有刻意渲染离别的伤感,而是通过一个个平凡而又温馨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马未都的文字平实而温暖,如同老友间的闲谈,让人倍感亲切。

03

写作秘籍:情感与技巧的完美融合

无论是王维的《相思》还是马未都的《背影》,它们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情感的真实与表达的技巧。对于想要写出感人至深的思念故人散文的写作者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他们的经验:

  1. 选择合适的意象:王维用红豆寄托相思,马未都则通过具体的往事回忆来展现情感。选择一个能够承载情感的意象,可以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 细节描写:马未都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

  3. 平实的语言:无论是王维的诗句还是马未都的散文,语言都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这种平实的语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 情感的真实:最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的情感。无论是王维的相思还是马未都的回忆,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

  5. 结构的安排:王维的诗结构紧凑,层层递进;马未都的散文则通过多个场景的描写,让情感逐渐升华。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让作品更有感染力。

04

结语

王维的《相思》和马未都的《背影》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它们告诉我们,无论是通过意象的寄托还是细节的描写,最重要的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跨越时空,触动人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