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如何心理疗愈思念故人?
清明节来临,如何心理疗愈思念故人?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许多人会深切思念已故的亲人和朋友。然而,过度沉浸在悲伤中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侃建议,可以通过设立家庭祭拜仪式、分享老照片和故事等方式,既缅怀故人,又能有效进行心理疗愈。
过度思念的危害
研究表明,适当的哀悼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扫墓、默哀等仪式,我们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在心理上完成了与逝者的告别,从而促进了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平衡。然而,过度的悲伤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于汶副主任医师指出,过度悲伤会导致以下问题:
- 损伤声带和嗓子
- 导致头晕、大脑缺血缺氧
- 引起眼睛水肿、充血
- 影响全身系统功能,导致神经衰弱、厌食等
健康的缅怀方式
那么,如何在清明节期间健康地表达思念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自律、乐观平和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死亡也有最佳方式,那应该是长寿老人的‘无疾而终’。”精准精神心理学专家指出,许多安然离去的老人都有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适当保持运动,拥有乐观平和的心态。因此,我们与其对这些长辈去世而感到悲痛,还不如将他们当成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更自律、更乐观平和,将他们的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延续下去。
2. 重视自身健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近十几年来,癌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长。以前很多人觉得这种“绝症”离自己很远,但后来发现就在身边。不过,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癌症已经不完全是绝症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亲友因为恶疾离世,这固然是非常不幸的。但这警醒我们要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3.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有不少人的亲人、朋友是因为意外去世的,他们难以接受,陷入痛苦中。比如震惊全球的“马航MH370”事件,至今还没公布真相的“3·21”东航MU5735坠毁事件,包括时不时发生的无差别伤害无辜大众的事件等等。很多意外丧生的死者家属无法释怀,他们不断质问,为什么遭遇厄运的是我的亲人?为什么横祸偏偏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善良、努力、上进,为什么上天要如此不公?
希望这些家属不要过多埋怨命运的不公,因为这无法改变亲人已经去世的事实,而这种外归因模式还可能会让自己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从意外事件中进行综合性归因,既要找到自己在决策上的不足,不断改变及提升,也要看到不可违抗的客观因素。
4. 及时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与感谢
在心理学上有个话题:假如生命只有最后几天了,我该怎么办?这个假设能促使大家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如何在意外突然来临之前,尽量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想,本着“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最积极、理性的答案是:我们要赶紧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但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人和事都重视起来,比如,及时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与感谢,又或者行动起来,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等等。
5. 寻找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
如果亲人离世后,我们无法自控地沉浸在悲伤之中,该如何走出来?首先,我们要从更加理性的角度理解逝世,尽力完成他们的遗愿,过好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信仰如何,我们应该学会接纳所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心怀感恩,好好活着,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与国家。
结语
清明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节日,它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怀念,我们学会了珍惜;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我们找到了疗愈;通过假期的休息,我们得到了调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理性的心态,去体验和感悟清明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让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恢复,感受到清明带来的心灵慰藉与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