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灿团队揭秘骨质疏松新成因,创新疗法带来治疗新希望
苏佳灿团队揭秘骨质疏松新成因,创新疗法带来治疗新希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苏佳灿教授团队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骨修复生物材料,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背景与发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药物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疗效有限、长期毒性大等问题。
苏佳灿团队的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研究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种重组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pET28aClyA-BMP-2-CXCR4。经过简单的发酵和纯化,可以获得具有骨靶向和骨治疗特性的大规模生物工程BEVs-BC。
研究方法与成果
研究团队发现,这种生物工程BEVs-BC可以靶向骨髓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BMP/SMAD信号通路促进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最终改善卵巢切除(OVX)诱导的骨质流失。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构建了重组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pET28aClyA-BMP-2-CXCR4(ECN-pClyA-BMP-2-CXCR4),其中BMP-2和CXCR4与BEVs表面蛋白ClyA融合过表达。随后,分离出工程化BEVs-BMP-2-CXCR4(BEVs-BC)用于骨质疏松治疗。工程BEVs-BC在体内表现出良好的骨靶向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意义与展望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骨质疏松的新成因,还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开发的这种易于获得且功能强大的骨修复生物材料,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之一。苏佳灿团队的这一发现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骨质疏松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