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个失误,终身背负?律师解析过失致死刑罚与赔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个失误,终身背负?律师解析过失致死刑罚与赔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zlawyer.tw/posts/involuntary-manslaughter

一念之差,可能背上过失致死重担!若在车祸中不幸致人于死,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带你深入剖析过失致死的刑事责任,包含如何争取“缓刑”、“不起诉”的关键要素!通过资深律师的专业解析,掌握构成过失致死的核心要件,从刑责到赔偿,一次搞懂,别让一时疏忽毁了未来,立刻了解你应知的法律知识!

1. 过失还是故意?揭开心法在致死案件中的判断依据!

过失致死,法律上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罪行。它指的是肇事者并无杀人的主观意图,却因疏忽或不小心而导致他人死亡。

许多人误以为过失致死仅在被害人家属告发后才会进行审理,但事实并非如此。过失致死属于“非告诉乃论”(俗称为公诉罪),这意味着即使家属并未提出告诉,检察官仍可主动展开调查。因此,凡是触犯法律的过失致死案件都可能进入法律程序,完全不受家属提告的限制。

(1)过失致死如何成立?4个构成要件你一定要懂!

要构成过失致死罪,必须满足以下4大条件:

  • 受害者身份(客观要件):受害者必须是“已出生且仍然活着的个体”。如果受害者是在事故发生前就已死亡或是尚未出生的胎儿,那么无论情况多严重,都不会构成过失致死罪。

  • 死亡结果(客观要件):此案件必须带来受害者的死亡结果。如果受害者仅受重伤或是经抢救后生还,那么此行为可能仅涉及过失伤害罪,与过失致死不同。

  • 因果关系(客观要件):受害者的死亡必须与肇事者的过失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举例来说,若肇事者因未留意路况导致车祸,进而造成受害者伤重不治,那么肇事者的行 为即可能构成过失致死罪。

  • 无故意杀人意图(主观要件):过失致死的行为虽然导致他人死亡,但主观上肇事者并无杀人意图。如果当事人是蓄意致人于死,那么将适用更重的“杀人罪”,而非过失致死罪。

过失致死常被俗称为“过失杀人”,但这在法律上并非正式用语。法律仅承认“杀人罪”和“过失致死”两者,且它们的刑责差距悬殊。由于故意与过失在法律中的责任大小有显著区别,肇事者的主观意图将是法官裁量刑度的关键。

(2)业务过失致死会判比较轻吗?

事实上,业务过失致死罪早在2019年被立法院删除了!过去法律上,若因职务过失而酿成他人死亡,刑罚相对一般过失更重,例如公车司机在工作中不慎撞死人。这种分别让职业群体的责任显得格外重大,也引发不少争议,因为究竟“业务”范畴该如何界定?究竟“业务”的人应承担多重的义务?这些问题都在实务中造成了难以调和的困扰。

面对这样的问题,立法者决定回到根本:人人都有防止意外的责任,无论在职业或下班,生命无价、责任平等。于是,立法院在2019年5月10日正式修法,删除“业务过失致死”罪,所有过失致死案件一律适用同样的法律条文,不再因是否为“业务”身份而加重处罚。

(3)过失致死的刑责有多重?

根据我国刑法第276条的规定,现行过失致死罪的刑责最高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万元以下罚金。过失致死属于“非告诉乃论罪”,这意味着即使肇事者与受害者家属和解,检察官仍然会依据法律启动调查程序。

然而,若肇事者在侦查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态度,并已积极与家属和解,法官和检察官有可能基于情节考量,给予缓刑或缓起诉的处分。缓刑和缓起诉并非无条件的“免罪”,而通常会附加一定的责任,例如:要求肇事者缴纳公益金、进行社会服务等。

在缓起诉期间内,若肇事者严格遵守条件并表现良好,那么期满后可被视为不起诉处分。然而,如果肇事者未能按时完成相关条件,或是在缓起诉期间内再次触犯有期徒刑的罪行,检察官将撤销缓起诉,进一步启动法律追责程序。

因此,过失致死虽无心为之,却仍会受到严格的法律处理,提醒每个人即使在日常小心行事。和解不是免罪符,条件达成才是缓刑、缓起诉的关键!

(4)刑罚再升级?过失致死修法方向看这边!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意外事故让“过失致死”罪成为社会瞩目焦点,从台铁太鲁阁事故到台南维冠大楼倒塌,皆引发广大社会舆论,许多人认为过失致死罪的最高刑责仅5年难以平息众怒。为回应社会期待,法务部提出了过失致死的修法方案,刑期即将大幅拉高!

刑期将分3级,重大过失最高10年!

法务部提出的修法方向,将过失致死罪刑度依情节轻重分为三个级距。一般情节将维持现行,但若因重大疏失导致3人以上死亡,未来最高刑期将可达10年!如此一来,重大过失不再仅仅是“一 时疏忽”,而是带来严肃惩罚的可能性。为符合“罪刑相当”的原则,情节重大但死亡人数少于3人的案件,刑期则可订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关键在“情节重大”的争议

不过,这项修法计划也在社会上引发讨论,尤其“情节重大”的认定标准仍然存在争议。有些专家认为“情节重大”应涵盖行为人是否多次违反安全规范,而另一些声音则认为仅以死亡人数作为量刑标准过于片面。这些关键问题尚在立法研拟中,尚未最终定案。

2. 过失致死能不入狱吗?缓刑、不起诉的机率就在这!

(1)过失致死不起诉或缓刑的机率大不大?

你以为过失致死一定得坐牢吗?其实不然!根据我国刑法第276条规定,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者,最重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万元以下罚金。但在某些情况下,竟有有机会不起诉或获得缓刑,让我们一探究竟!

大多数过失致死案件都源自于车祸。当意外发生时,双方可申请初步研判分析表及车祸鉴定,以厘清事故原因。若鉴定结果显示无明确肇事责任,或双方皆无过失,检察官可能基于证据不足,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真诚悔过与和解,缓刑机会大增!

若案件情节较轻微,且被告表现出真诚的忏悔,积极赔偿受害者或其家属,并愿意达成和解,获得缓起诉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特别是当被告无前科记录,法院更可能基于改过自新的考量,给予缓刑。

责任划分影响刑责,两年以下有希望!

当肇事双方皆有 过失,或一方需承担全部责任时,检察官可能依职权提起公诉。法院将根据过失严重程度及是否达成和解,来判断刑责轻重。若最终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告有机会争取缓刑,避免入狱。

专业律师助攻,争取最佳结果!

面对过失致死的严峻局面,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律师协助至关重要。他们能协助你进行调查、收集有利证据,并在与被害人家属沟通中,争取和解与原谅的机会,为你争取不起诉或缓刑的最佳结果。

(2)过失致死有无机会易科罚金?

你以为过失致死能简单用罚金摆平吗?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根据法律规定,若过失致死的判刑在6个月以下,才有机会易科罚金,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实务上,法院不一定会在过失致死案件中做出低于6个月的判决。这意味着,罚金了结过失致死案件的可能性充满不确定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法院在处理过失致死时,通常会严肃考量事件的严重性、违规情节的轻重(例如是否酒驾、闯红灯、肇事逃逸等)、受害者家属的影响等,所以法院并非一定会判6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而且即便法院判了,检察官也不一定同意给予易科罚金。

换句话说,过失致死几乎不可能单靠“掏钱了事”!这不仅让人警醒,法网恢恢之下,轻视安全或一 时疏忽的代价,恐怕不是钱能解决的。想要避免进监服刑?不如在日常中多点谨慎,守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3)过失致死赔偿金额太高,和解谈不拢怎么办?

在重大意外事故中,过失致死赔偿往往成为肇事者无法忽视的沉重负担。无论 是走刑事附带民事途径还是通过和解达成赔偿,赔偿金额的计算都基于事故带来的实际损失与支出,以下是常见的赔偿项目:

  • 喪葬费:从葬礼到墓地费用,相关支出一应俱全。

  • 扶养费:若受害人生前有扶养亲 属,如父母或未成年子女,肇事者需支付相应费用。

  • 財物損失:事故造成的物品損壞,如車輛、手機等,都屬於賠償範疇。

  • 醫療費:受害者急救的醫療支出,亦需由肇事者承擔。

  • 精神撫慰金:此為無固定標準的主觀賠償項目,金額由法官依情況決定。

當賠償金額需由法院裁定時,法官會審酌雙方身份、社會地位、收入、職業等因素,再衡量案件的損害程度,來合理判定賠償金額。尤其在精神撫慰金部分,法官會進一步考慮受害家屬的請求是否合理,避免出現過高索賠的情況。

和解金額高得驚人?避免被“開天價”索賠的關鍵!

為了爭取緩刑或緩起訴,肇事者通常會選擇儘早與受害人家屬和解。然而,這也可能導致對方要求數百萬甚至更高的賠償,讓肇事者難以承受高額和解金,進一步阻礙和解的進展。

若面臨類似的過失致死案件,第一時間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協商並審視賠償項目,以確保索賠金額合理、避免對方趁機獅子大開口。和解固然重要,但合理的賠償才是應對過失致死的關鍵之道!

3. 車禍釀成過失致死怎麼辦?律師帶你透視判決關鍵!

(1)車禍釀成致死悲劇?必知的過失致死處理SOP!

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查詢網」的最新統計,台灣在2023年就發生了402,926起道路交通事故,導致3,023人因車禍喪命。這些數據揭示了交通意外的高發頻率,從視線死角到路況不佳,種種不良因素隨時可能釀成致命事故。如果一場意外出現了不幸的死亡結果,作為當事人應該怎麼辦?無論是肇事方還是受害人,掌握正確的處理流程都是關鍵!

車禍過失致死,5步處理流程不可不知!

  1. 立即報警並保全證據

車禍發生的第一步就是冷靜報警,並在現場保存證據。無論是事故現場照片、行車紀錄器影像,還是目擊者資訊,都將成為後續調查的重要依據。

  1. 偵查庭開庭調查

警方會在調查後將報告提交給檢察官,由檢察官進行偵查庭調查。如果證據顯示肇事者確實過失,案件可能會進入起訴階段;若證據不足,檢察官也可能做出不起訴處分,免除刑責。

  1. 起訴決定

若檢察官認為證據顯示肇事者有明確過失,則會在追訴期限內對其提起公訴。此時,案件將進入法院審理程序。

  1. 被害人家屬提出民事賠償

被害人家屬可在刑事案件起訴後,向 法院聲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或採用和解方式,由肇事方支付賠償金。這是受害者家屬爭取公平賠償的重要步驟。

  1. 法院審理與判決

法院經過審理後,若認定肇事者過失成立,將判處相應的刑責,同時要求肇事者支付民事賠償。判決結果將影響肇事者的賠償金額及刑期長短。

(2)車禍過失致死無罪案例!

郭姓男子駕駛法拉利跑車在山區行駛時,與蔡姓男同學的機車相撞,造成致命事故,遭控過失致死。然而,郭男堅稱對向機車突入車道,狹窄道路上根本無法閃避,否認自身過失。經過一審審理,法院裁定郭男無罪,法官的判決指出,即便郭男依限速駕駛,也難以在瞬間做出反應或緊急煞車,閃避空間幾乎為零。儘管郭男有超速情形,但根據法院調查,該超速行為並未直接違反注意義務,無法證明與騎士的死亡結果有必然聯繫。法官基於「罪疑唯輕」的法律原則,最終裁定無罪。

以上是關於過失致死的相關資訊,如果對於過失致死等還有其他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