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新突破:从科技创新到食养指南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新突破:从科技创新到食养指南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将高达2.4亿人。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导致痛风,还会引起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黄渊余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带来新希望。研究团队基于“返祖”策略,设计了一种可电离脂质纳米颗粒体系(mUox@iLAND),通过静脉注射递送尿酸酶mRNA,在动物模型中实现了安全高效的降尿酸效果。这种新型治疗方法有望克服传统药物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公众提供了全面的预防和管理建议。指南提出了7条核心原则: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每天摄入不少于12种食物,以低嘌呤膳食为主,避免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每天摄入不少于500g的新鲜蔬菜,限制含糖饮料和高果糖食品,可适量食用樱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每天饮水2000~3000mL,避免过量饮酒,尤其是黄酒和啤酒。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采用清淡饮食,减少油炸、煎制等烹饪方式,避免生冷食品。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维持健康体重,每周进行4~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结合季节和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专家指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防治需要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型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