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春晚趣事揭秘:《相亲》背后的故事
赵本山春晚趣事揭秘:《相亲》背后的故事
1990年央视春晚,一个33岁的东北小伙子带着他的小品《相亲》登上了全国观众的视野。这个小伙子就是后来被誉为“小品之王”的赵本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登台背后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
带着12瓶酒进京求人
时间回到1988年,赵本山在哈尔滨分会场录制节目,但节目最终没有播出。这让他十分焦急,于是他带着12瓶酒去了北京,想求人帮忙。他在招待所住了12天,每天都在思考该送给谁,但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酒喝完了,他正准备失望而归时,命运却给了他一个转机。
姜昆的慧眼识珠
姜昆看中了赵本山的才华,决定将他推荐给央视。然而,上春晚哪有那么容易?在节目审查过程中,有人认为赵本山的表演“脏兮兮”的,想把他换掉。好在有邹友开的力挺,赵本山才得以带着《相亲》走上春晚舞台。
《相亲》的成功与突破
1990年春晚,赵本山与黄晓娟合作表演的小品《相亲》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个不足17分钟的作品,让台下观众笑了50多次,掌声雷动。赵本山独特的幽默风格和精湛的表演功底,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东北的小伙子。
开启21年春晚传奇
《相亲》的成功为赵本山开启了春晚之路。自1990年至2011年,除了1994年,他连续21年登上春晚舞台,创造了多个经典作品。从《小九老乐》到《卖拐》,从《昨天今天明天》到《不差钱》,赵本山用他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春晚历史上最成功的演员之一。
艺术追求与团队合作
赵本山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艺术追求和团队合作。他与范伟、高秀敏组成的“东北铁三角”,加上编剧何庆魁,创作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他还善于提携后辈,让小沈阳、宋小宝等徒弟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
赵本山的艺术特色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快乐至上”的理念。他认为过年就是让大家开心,不需要过多的说教。他的台词不仅押韵、通俗易懂,而且幽默风趣,总能准确抓住观众的笑点。
结语:春晚的灵魂人物
如今,虽然赵本山已经13年没有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但他依然是观众心中春晚的代名词。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更为中国喜剧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篇章。赵本山,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春晚的历史上,成为了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