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稻虾鳖”模式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稻虾鳖”模式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引用
中国知网
9
来源
1.
https://read.cnki.net/web/Scholar/Index/?code=000036767926&name=%E9%A1%BE%E6%B3%BD%E8%8C%82
2.
https://www.yiyang.gov.cn/yiyang/39950/39956/content_1768891.html
3.
https://faculty.hzau.edu.cn/guzemao/zh_CN/kyxm/97471/list/?randomid=1637867834360
4.
http://news.jznews.com.cn/system/2024/11/05/030085462.shtml
5.
https://fmiri.ac.cn/info/1016/24129.htm
6.
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5-01/22/content_18881055.html
7.
http://cfslawyer.com/nshow.asp?nid=hbLdUn==&ncid=8&c=99
8.
http://www.hyyysci.com/article/doi/10.14012/j.jfr.2024097?viewType=HTML
9.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4/10/17/art_1229405665_59104014.html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创新推出的“稻虾鳖”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中华鳖种质退化问题,还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01

“稻虾鳖”模式破解种质退化难题

洪湖市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拥有超过80万亩的淡水养殖面积,每年产出约50万吨淡水产品。然而,由于近亲繁殖导致的种质退化问题,极大限制了当地中华鳖的养殖效益。为突破这一瓶颈,荆州市科技部门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顾泽茂教授团队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在品种改良方面,研究团队利用自建的中华鳖种苗提纯复壮繁育基地,通过远亲近交的养殖模式,成功培育出了以日本鳖为母本、广西黑花鳖为父本的圆边黑花鳖。这一新品种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为洪湖的中华鳖养殖带来了新生机。

02

创新养殖技术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在养殖技术方面,荆州市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食物链的循环利用机制,创新性地推出了“稻虾鳖”生态种养技术。具体做法是通过“稻虾轮作”和“稻鳖共作”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稻虾轮作”模式下,小龙虾在水稻种植前投放,利用冬闲田进行养殖,收获后再种植水稻;“稻鳖共作”则是在水稻生长期间,中华鳖与水稻共生,鳖的活动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同时水稻为鳖提供遮蔽和氧气。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还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据统计,采用“稻虾鳖”模式后,每亩地的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植水稻提高了4000元以上。

03

科技支撑助力农业现代化

为确保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荆州市科技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100余场技术推广活动,为潜江、监利、洪湖等县市区的5000多个经营主体和养殖户提供了技术支持。良好的示范效益显著提升了综合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贡献。

04

绿色农业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490.34万亩,水产品产量416.65万吨。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最大,达2530万亩,而稻鳖综合种养也形成一定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养殖模式正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不挖沟少挖沟模式快速发展、新型模式不断涌现、模式创新拓展发展空间。这些创新不仅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还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以荆州市洪湖市为代表的“稻虾鳖”生态种养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种融合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必将在未来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