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教授团队揭秘青光眼治疗新突破:单次给药可降压两个月
张秀兰教授团队揭秘青光眼治疗新突破:单次给药可降压两个月
2024年4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Car2基因,实现了青光眼小鼠模型中单次给药后持续降压长达两个月的效果。这一突破性进展为青光眼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背景与意义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第一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据统计,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已超过2100万,其致盲率约为27%。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降眼压药物治疗,但存在患者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给药等局限。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与创新
张秀兰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
靶点选择:研究团队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了适合所有青光眼类型的Car2基因作为靶点。Car2基因编码的碳酸酐酶2在房水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是理想的广谱治疗靶点。
技术优化:为了提高基因编辑效率,研究团队设计了六条sgRNA序列,并最终筛选出两条构建双靶点CRISPR系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基因编辑效率显著提升至97.3%。
给药方式:研究采用ShH10血清型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该载体对负责房水生成的睫状体组织有很高的亲和性,能够实现精准靶向。
研究结果与临床意义
研究团队在两种青光眼模型中验证了Car2基因敲除的效果:
DBA/2J小鼠模型:这是一种遗传性高眼压青光眼模型。研究发现在眼压升高后给予治疗,Car2基因敲除能够显著降低眼压并延缓青光眼进展。
磁珠诱导慢性高眼压模型:这种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情况。研究发现Car2基因敲除的降眼压效果优于传统药物碳酸酐酶抑制剂,并且能够阻止高眼压带来的组织学损伤。
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Car2基因敲除未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OCT和ERG检查均显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正常。
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展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青光眼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如果能够成功转化到临床应用,将有望实现“单次给药,长效降压”的治疗目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也为其他类型的眼科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简介
张秀兰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青光眼和高度近视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团队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在《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等顶级期刊上的重要成果。此外,团队还牵头组建了全球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协作组,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研究项目。
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国科研团队在眼科领域的实力,更为全球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转化,基因编辑治疗有望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