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东济南糖瓜 vs 河南沁阳祭灶火烧,谁是你心中的小年美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东济南糖瓜 vs 河南沁阳祭灶火烧,谁是你心中的小年美味?

引用
中国网
17
来源
1.
http://m.sd.china.com.cn/mobile/2024/jinanzhuanti_0202/1060518.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63508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2A01R2Z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2A060L700
5.
https://m.gmw.cn/2025-01/22/content_1303953832.htm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826549268642059
7.
https://news.cctv.cn/2025/01/22/ARTI3S2cwTl7eraqjhSlt8Gs250122.shtml
8.
https://news.hangzhou.com.cn/shxw/content/2025-01/23/content_8847632.htm
9.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1/27319367.html
10.
http://www.laiwu.gov.cn/art/2024/4/10/art_36601_3037571.html
11.
http://www.zuojiawang.com/html/gelvshi/60080.html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2%81%E8%8F%9C
13.
https://www.chinakongzi.org/whyw/202501/t20250115_578561.htm
14.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6092923849965606
15.
https://eol.shzu.edu.cn/meol/analytics/resPdfShow.do;jsessionid=C05EEF1ADADC50BDD2E638BC09908A8D?resId=151212835&lid=5229
16.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0432140464294913
17.
http://www.mandarintools.com/cgi-bin/wordlist.u8.txt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灶、扫尘等活动祈求平安与幸福。在众多传统美食中,山东济南的糖瓜和河南沁阳的祭灶火烧最具代表性。这两种美食不仅味道独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01

济南糖瓜:甜蜜的传承

在济南莱芜区陈家楼村,72岁的陈佃起正在制作“陈楼糖瓜”。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摄

“二十三,糖瓜粘”临近春节,他做的糖瓜俩月预订20000斤

在济南莱芜区陈家楼村,72岁的陈佃起正在制作“陈楼糖瓜”。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摄

“不黏牙,在嘴里就咔咔响了,口感和冰糖一样。”凌晨5点,在济南市莱芜区陈家楼村,“陈楼糖瓜”制作者陈佃起边炒糖边说。

依照中国的传统,小年有祭灶吃糖瓜的习俗,又有“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民谣。临近小年,糖瓜又涌上了街头。“陈楼糖瓜”作坊也开始忙碌起来,陈佃起的糖瓜俩月预订出了20000斤。接到订单,炒糖师傅从早忙到晚,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几乎一刻不停。

72岁的他坚持52年手作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临近春节,他做的糖瓜俩月预订20000斤

在济南莱芜区陈家楼村,72岁的陈佃起正在制作“陈楼糖瓜”。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摄

“不黏牙,在嘴里就咔咔响了,口感和冰糖一样。”凌晨5点,在济南市莱芜区陈家楼村,“陈楼糖瓜”制作者陈佃起边炒糖边说。

依照中国的传统,小年有祭灶吃糖瓜的习俗,又有“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民谣。临近小年,糖瓜又涌上了街头。“陈楼糖瓜”作坊也开始忙碌起来,陈佃起的糖瓜俩月预订出了20000斤。接到订单,炒糖师傅从早忙到晚,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几乎一刻不停。

72岁老人做糖瓜52年

临近小年,济南市莱芜区陈家楼逐渐热闹起来,天还没亮,整个村子便笼罩在甜蜜的麦芽香气中。

进入农历十月,天刚一转凉,陈楼糖瓜制作技艺传承人陈佃起便带领徒弟们开始着手制作糖瓜,从熬糖、晾糖再到拔糖塑形,陈楼糖瓜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师傅们相互配合,一丝不苟,“这是个功夫活儿,也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儿、团队活儿”,陈佃起说。

说起陈楼糖瓜,陈佃起打开了话匣子:陈楼糖瓜是陈氏先祖陈孟春所创,据说当年陈氏先祖从河北迁来时,就带来了糖瓜的制作手艺,经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式。“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个破糖筐!”这句流传已久的话,道出了陈家楼和附近几个村做糖瓜的历史。

“我今年72岁,做糖瓜已经52年了,40年前陈家楼只有一家老糖坊,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才分成了一个个小糖坊。”陈佃起的父亲是正宗陈楼糖瓜的传承人,陈佃起的手艺都是跟着大师傅和父亲一点点学来的。

“我们做的糖瓜,个个32孔,最大的有8斤重。”陈佃起告诉记者,糖瓜虽小,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需要师傅没日没夜地在灶台前劳作。

8个步骤需要24小时

制作糖瓜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年前的两个多月。这两个月,师傅们每天要凌晨一两点起床,做好准备工作,开始熬糖,每天熬两锅,一锅就要一个多小时。“制作糖瓜的第一步就是过浆,也就是熬米面水。”陈佃起说,光第一步就需要4个多小时。

两百多斤的米面加入适量水盖上锅盖,小火熬制约4个小时,将米面中的糖分充分地熬制出来,紧接着师傅将大锅中的糖水用铁篮子一盆盆打到木制过滤架上,人工摇动木制过滤架让糖水通过过滤布流入下面的缸中,把剩下的渣滓转移到压力机进行二次过滤。这样的过程重复几十次才能将几百斤的米面水全部过滤完毕。

“接下来就是熬制糖浆了。”陈师傅说,熬制糖浆也是一个费时的步骤。将滤去渣滓的糖水重新倒进大锅里,小火熬制约两个小时,让水充分蒸发掉,熬制成黏稠的糖浆即可。接下来就是炒糖了,在炒糖之前师傅还要将白砂糖倒进大锅中,与熬至黏稠的糖浆混合在一起。

之后的拔糖和成型工作也不轻松。将开始冷却的糖坯拿回室内,此时室内已充满了蒸汽,两米之外看不见人,室温达到30℃左右。几名工人一边用蒸汽吹,一边给糖坯上劲拔糖,为了成型快,还要用工业风扇不停地吹,人也自然要“沐浴”在人造寒流中。整个过程几个人分工协作,一点都不能乱,就像打仗,一直忙到中午才能给糖瓜粘完芝麻。

“做糖瓜需要8个步骤大约24小时,拔糖最费力,塑型、成型、定型这些都需要手工完成,很考验手上功夫。”吃过午饭休息一两个小时后,师傅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只有在等待麦芽和小米发酵的时间才能休息一会。就这样,每天周而复始,一干就是两个多月,熬糖的炉子从点着了就不曾熄灭。

三代传承已招徒弟百余人

陈佃起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楼糖瓜”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会做糖瓜,目前他还招收不少全国各地的学徒来学习,前前后后已经有百余人。

“我们的糖瓜是小米或者玉米做的,不掺杂其他东西,小米一斤出7两多糖,玉米一斤出六两半糖,小米出糖多一些。”凭借多年制作糖瓜的经验,陈佃起聊起制作糖瓜的技巧,如数家珍。

陈佃起的作坊里面,制作糖瓜的师傅有14个人,他们年龄从55岁到65岁不等,一天能做五六百斤糖瓜,两个月能做20000斤。

“给俺准备好70个糖瓜,我明天一大早就来拿。”前来定制糖瓜的李女士说,前几天刚买了200多个糖瓜分散给亲戚,在城里打工的孩子刚来电话说再要70个给同事,她就赶紧来订上了,“每年我都会

济南糖瓜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8个步骤,耗时约24小时。首先将小米或玉米发酵,然后经过熬糖、晾糖、拔糖等环节,最后粘上芝麻。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糖瓜,最大的可以达到8斤重,每个糖瓜都有32个孔,口感酥脆香甜。

02

沁阳祭灶火烧:焦脆与软糯的完美结合

在河南沁阳的东沁阳村,每到小年,当地村民都要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甜口的祭灶火烧,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村民张大凤有着传统的祭灶火烧制作手艺,每年快到小年的时候,她就要叫上村里的几位姐妹,到家里一起制作祭灶火烧。

祭灶火烧用的面是面粉和山药,馅料主要是红豆、红糖,大都是东沁阳村村民自己种植收获的,而且种植时采用的是循环利用厨余垃圾发酵的肥料,绿色又健康。包好馅、拍成大小相同的扁平状,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烙制环节了。套上炉围,盖上铁鏊,烙制过程因为看不到火炉内部的变化,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热乎乎的祭灶火烧口感外皮焦脆,内里软糯、香甜味美。在东沁阳村,小年的祭灶火烧只做5天,今年一共做了2000多个,人们不仅自己吃,也预订了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共享家乡的甜蜜年味儿。

沁阳祭灶火烧的制作则更注重经验和技巧。面皮由面粉和山药制成,馅料主要是红豆和红糖。包好馅后,需要在铁鏊上烙制,这个过程完全依靠经验来判断火候。最终制成的祭灶火烧外皮焦脆,内里软糯香甜。

03

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

两种美食都与小年祭灶的习俗密切相关。据记载,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体现了古人对火的崇拜。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开始将祭灶与长寿关联起来,到了宋代,祭灶活动变得更为隆重。明清时期,祭灶民俗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多样化的民间特色饮食。

04

谁是你心中的小年美味?

两种美食各有特色:济南糖瓜以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酥脆香甜的口感著称,沁阳祭灶火烧则以其独特的配方和焦脆软糯的口感闻名。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快来投票告诉我们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