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背后的故事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05SVRD05438Q4K.html
2.
https://www.sohu.com/a/789350491_121124392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ADES6V05199GUB.html
4.
https://www.sohu.com/a/826289397_122049592
5.
https://www.sohu.com/a/786064173_121119385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6%B8%B8%E8%AE%B0/5723
7.
http://www.zghaq.gov.cn/col/818_381266/art/20181207110156_yJzCYhAP.html
8.
https://m.qidian.com/ask/qenkgfodynj
9.
https://m.qidian.com/ask/qenmimiambp
10.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4073045-1.htm
11.
http://zx.huaian.gov.cn/col/14167_771658/art/m/17067168/1706751884836Cph8W2Lm.html
12.
https://m.qidian.com/ask/qenlwhvdyzf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吴承恩的创作动机一直备受关注。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更折射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本文将从吴承恩的个人经历、明代社会背景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深入探讨《西游记》创作背后的故事。

01

科举失意与官场挫折:吴承恩的创作动机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明过人,但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直到中年,他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然而,他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便愤然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吴承恩的个人遭遇,成为他创作《西游记》的重要动力。他将自己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以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巧妙地融入这部神魔小说中。正如他自己所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02

明代中后期:一个动荡的时代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政治上,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宦官乱政,党派之争激烈,东林党人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同时,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不断,赋税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些社会现实深深影响了吴承恩的创作。他通过《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隐喻性地批评封建统治和社会不公,展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反抗压迫的精神。

03

玄奘取经:从历史到传奇

《西游记》的创作,离不开玄奘取经这一历史素材。玄奘法师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历经五万余里,十七年春秋,最终抵达天竺那烂陀寺求学。他回国后,弟子辩机将他的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这段传奇经历。

从唐代开始,玄奘取经的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讲述这一故事的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些话本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04

从话本到百回本:《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经历了从话本到简本,再到百回本的演变。最早的话本可以追溯到宋代,而明代百回本的出现,则标志着这部作品的成熟。

百回本《西游记》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年间,大约在嘉靖初年就有鲁府刊刻的《西游记》。稍后又出现据鲁府本重刻并加上陈元之序的本子,其刊刻时间当在嘉靖十一年。现存四个明百回本则都源出这个陈序本。其中一枝是据陈序本重刻的,有万历十五年前后金陵唐氏世德堂坊刻本,有天启、崇祯时刻的李卓吾评本。还有一枝是据陈序本又略有删节的本子,最早的一种删节本应出现在嘉靖后期,现存的在隆庆前后所刻的唐僧本和可能在万历三十一年刊刻的建阳书坊杨闽斋本,都据这个删节旧本又各自再有所删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吴承恩常被认为是《西游记》的作者,但根据学者研究,百回本《西游记》的成书过程更为复杂,吴承恩可能并非唯一的作者。

05

结语:一部反映时代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创作,是吴承恩个人经历、明代社会现实以及文化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部作品,吴承恩不仅展现了对道教、佛教的理解,更是对人性、权力、信仰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