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货节防坑指南:网购安全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货节防坑指南:网购安全大揭秘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2025-01-13/doc-ineeuprf2415482.shtml
2.
https://bk.taobao.com/k/taobaoshangjia_438/6f66fe8f4ecfc4598982999ba63913c0.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N6VVJD0550B6IS.html
4.
https://m.cbndata.com/information/293539
5.
https://news.2500sz.com/doc/2024/11/11/1116780.shtml
6.
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7/2025-01/07/content_12763142.shtml
7.
http://www.news.cn/food/20250120/4237a23080994baf9fe185025d0d42b6/c.html
8.
https://www.dixionglia.com/flzs/11921.html
9.
https://scjgj.cq.gov.cn/zwxx_225/bmdt/jc/202403/t20240312_13026916_wap.html

随着年货节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也需警惕各类消费陷阱。本文将为您揭示年货节期间常见的网购陷阱,并提供实用的防范建议,帮助您在购物时避开坑坑洼洼,享受愉快的购物体验。

01

真实案例:这些网购陷阱要当心

“0元领”礼品竟是“刷单”陷阱

近日,市民朱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包裹,里面是一封信件和一包湿巾纸。信件上的内容显示,由于朱女士网购满5年符合条件,被挑选为可参与“0元领”的“幸运客户”。朱女士看到信件上有很多礼品可以选择,便扫码下载了APP。APP上的“平台客服”告诉朱女士,只要给餐饮店短视频“刷单”做点评,就能获得佣金。于是朱女士从小额单开始做“任务”,直到做到大额单之后,对方称其有一个步骤做错了,需要以转账充值的方式修复数据。朱女士转账后,发现之前的赚的佣金都没成功提现,自己还搭进去不少钱,这才意识到遭遇诈骗,便报了警,最终损失3000元。

“抢消费券”能赚钱?反而倒贴50万元

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刷短视频时结识了一位好友,对方自称在某猫公司上班,告诉王先生“双11”马上到了,公司为回馈客户举办了活动,“抢消费券”就能赚钱,但她是内部员工不能参与,让王先生帮忙,并发来了一个网址链接。王先生信以为真,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进入网站,并注册账号登录。随后,王先生先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了2万元,接着在网站上进行“抢消费券”操作,网站上便显示其账户余额增加到了2.14万元。之后,王先生又通过银行卡转账、购买某东E卡、取现金交给对方安排上门取款的人等方式继续充值48万元,网站账户中显示的余额也增加到150万元。然而,等到王先生想要提现时,却发现提现无法成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共损失50万元。

热心帮忙垫付7万余元 “好友”却是冒牌货

近日,市民杨女士在家中浏览微博时,收到了一条好友发来的消息。对方说最近新换了手机号,手机上原来的软件账号登录不上去,临近“双11”,她在网络平台上购买的物品付不了尾款,让杨女士帮忙垫付,并提供了一张图片二维码。杨女士扫码后,跳转到一个客服聊天界面,客服先后向杨女士提供了两个银行账户,杨女士便按对方要求分别转账了24899元、46500元。此后,杨女士的微博好友本人向其打了微信语音电话,称自己并没有购买物品,杨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便报了案。

“取消会员”需“验证” 被“客服”骗走2万余元

2023年11月下旬的一天,市民张女士在家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客服”,并称张女士在“双11”活动期间开通了某短视频软件的会员服务,每个月费用500元,如不需要可以取消。张女士想要取消,便按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名为“微会议”的视频会议软件。在视频会议中,对方要求张女士说出名下所有银行卡,并提出需要张女士转一笔钱到提供的银行账户里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会自动退还。于是,张女士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7613元,对方却称验证失败,需要继续转账,张女士便继续向对方提供的另一个账户转账12760元。此后,对方又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张女士意识到被骗,便报了警。

为“激活账号”店主转账10万元“保证金”

市民宋女士是某宝一家网络店铺的店长。2023年10月下旬的一天,她收到一条客户信息,对方说自己无法下单,并出示了一条“更新提示”,称由于“双11”临近,商户需要及时进行区域性更新。宋女士点击进入提示中的网址,网址的界面跟某宝一样,宋女士便信以为真,联系网页的“在线客服”进行询问,对方回复需要添加另一位客服专员的QQ进行处理。宋女士添加该QQ后,对方称她的某宝账号很久未使用,要交保证金走流水激活,还说转账过去的钱马上就可以返还,并向宋女士展示了自己的“工作证”。此后,对方通过QQ指导宋女士操作,宋女士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了5万元,对方立刻就转回了钱款。于是,宋女士放松了警惕,再次给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5万元。等她转账完成后,对方又说需要更多保证金才能激活账号,宋女士便又给对方转账了5万元。但对方声称还是不够,要求更多转账,宋女士这才发现被骗,遂报警。

“大促销”超优惠?付款后却迟迟不发货

2023年9月下旬的一天,市民孙女士在家中浏览某书平台时,看到有人发布有关“双11”家电大促销的帖子,便联系了对方,双方添加微信后继续沟通。对方询问想购买哪款家电,孙女士便把自己想买的家电型号发给了对方,对方称有一些家电如果一起购买的话,可以更加优惠。孙女士陆续发了自己想购买的其它家电型号给对方,并提供了自己的收货地址,对方也发了很多发货记录的截图给孙女士以博取信任。随后,孙女士便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10447元。然而过了一个星期,对方依然没有发货,还以各种方式拖延。孙女士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02

平台政策:优惠背后藏风险

年货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例如,淘宝提供多种方式让消费者领取无门槛红包,包括每日签到、参与互动游戏等,部分商品享受官方立减优惠,具体折扣力度因品类而定。天猫年货节在官方立减85折、跨店满200元减30元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可叠加的消费券以及官方补贴品类券。京东年货节推出“每天都能领60元额外补贴”活动,购买家电家居、3C数码类商品还可享受国家补贴,除此之外还推出买一赠一、买正装送正装等相关促销活动。

然而,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消费者也要警惕虚假促销。一些商家可能通过“先涨后降”、虚构原价等方式误导消费者。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物前仔细比较不同平台的价格,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独家优惠”或“限时特价促销”。

03

购物心得:理性消费是关键

  1. 简单实用原则:购买年货主打实用就好,不要被节假日这种大促风气冲昏了头脑,买回来发现一堆闲置。可以采用“7天原则”和“3件原则”来避免冲动消费。

  2. 选对平台:年末不少平台都有年货节互动,像饿了么最近年货节有很多大牌商品都是买一赠一。还有像叮咚买菜中的车厘子、草莓、鲜鸡蛋~共橙中的一次性浴巾、暖宝宝和白酒,都是买一赠一。

  3. 比较不同平台:比较不同平台的价格和优惠,选择最合适的购买方案。

04

维权指南: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维权:

  1. 确认规则:首先阅读《淘宝服务协议》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了解自己的权利。

  2. 收集证据:保存交易记录、聊天截图、商品照片等证据。

  3. 官方渠道申诉:登录淘宝客服中心,提交退款申请,并详细描述问题。

  4. 法律援助:如果官方处理未果,可考虑找律师咨询。

  5. 诉诸平台:如果必要,可以选择向淘宝官方仲裁或投诉。

  6. 跟进处理:定期查看处理进度。

  7. 媒体曝光:如果所有努力都无效,考虑公开透明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声。

05

防坑技巧:选购商品有讲究

以牛排为例,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看标题关键词:想吃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原切好牛排、那么只要看到标题或者外包装里有“儿童牛排、腌制、调理、静腌、微腌、黑椒、整切、秘制”等等这些关键词的,一律要谨慎购买。

  2. 看配料表:原切牛排的配料表里只有牛肉,配料表里除了牛肉还有别的盐、水、复配磷酸盐、卡拉胶等,哪怕只有一项不是牛肉的东西(比如水或者盐),都可以直接pass,加工产品无疑。

  3. 选对部位:买对部位,也是避免踩坑的重要一步。推荐西冷、眼肉、菲力、T骨、牛小排、战斧牛排等,还有比如臀腰肉盖、板腱、眼肉盖等可以选择,其他的基本没有太适合做牛排的部位了,而且价格越便宜,越有坑。

年货节期间,网购确实能带来不少便利和优惠,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希望大家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能保持理性消费,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掉入各种消费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网购带来的便利,度过一个愉快的新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