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治疗哮喘的中成药,一文总结
5个治疗哮喘的中成药,一文总结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为您介绍5种常用的治疗哮喘的中成药,包括它们的组成、功效以及现代药理研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1. 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源自"滋阴派"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灵枢经》记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者也,故峻补其卫气而形斯复矣。"黄芪甘温补表,防风祛风,白术健脾。三药皆为补气之品,能补益肺气,固卫表,使邪无以入侵。正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述,玉屏风颗粒能在人体表面形成一道屏障,抵御外邪。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颗粒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它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外周血CD4+/CD8+比值。动物实验也证明,玉屏风颗粒能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调节其Th1/Th2失衡。
2. 百令胶囊
百令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冬虫夏草,具有补肺肾、益精气及止咳化痰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虫草可以增强细胞免疫、调节体液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它还具有抗过敏、消除气道高反应状态、解除支气管痉挛、平喘等作用。
百令胶囊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御病能力,修复气道受损粘膜,从而减轻或缓解哮喘临床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3. 小青龙颗粒
小青龙颗粒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40条,原文记载:"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尤在泾在《金匮翼》中称其为"散寒蠲饮之神剂",其立法正符合哮喘外寒引动伏痰的病机。
小青龙颗粒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肺气上逆的方剂。本病风寒表证不重,故将麻黄改为炙麻黄以加强宣肺平喘咳之功。桂枝助麻黄散寒又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干姜细辛温里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营养血,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温燥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调和诸药。
4. 寒喘祖帕颗粒
寒喘祖帕颗粒主要由钱线蕨、荟香草、神香草、胡芦巴、小茴香、荨麻子、甘草浸膏、芹菜子、玫瑰花等十味药组成,为维吾尔常用药材。其具有温肺止喘和镇咳化痰的效果。处方中神香草清除异常黏液质,镇咳作用明显。芸香草和玫瑰花散寒渗湿,主治湿寒性疾病,止咳平喘。钱线蕨、荨麻子、胡芦巴驱寒燥湿,软化和吸收黏性体液镇咳化痰;甘草浸膏止咳,化痰燥湿定喘。
诸药配伍合理,协调有序,在治疗因寒性感冒引发的咳嗽、哮喘、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
5. 苏黄止咳胶囊
苏黄止咳胶囊根据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突然发作时作时止的咳嗽症状,并依据咽痒气急等现象进行辨证,提出此种咳嗽的病因与风邪相关,符合风性"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风盛则痒"的致病特点,故从风论治创立此方功在疏风宣肺解痉止咳。
该方以紫苏叶、麻黄、紫苏子、地龙、蝉蜕、枇杷叶、五味子、前胡、牛蒡子等9味中药组方。方中苏叶炙麻黄为君药,有宣散肺中之邪止咳平喘之功。有学者认为麻黄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麻黄碱能激动β受体,加快心率又可激动α受体收缩动脉。升高血压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尤其对于老年人,认为苏黄止咳胶囊针对老年患者的应用以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肺疾病者最为安全。
紫苏子专入肺经,性味辛温,主上气咳逆,有治风顺气之功;地龙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之效;蝉蜕功可宣肺散风、利咽解痉;枇杷叶性味苦寒,有止咳嗽、消痰定喘之功;五味子性善收敛,有敛肺止咳之效;前胡功专下气,有降火消痰之功;牛蒡子有清利咽喉、止痒之效。
诸药合用,宣降相调,散中寓清,有止咳化痰而不留邪,祛邪利肺,以复肺之宣降功能。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