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与护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与护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4190713.html

临终关怀是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不仅是病人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给予病人尊严和温暖。本文将从生理变化、护理原则、护理措施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临终病人的照护要点,为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专业指导。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

临终病人的定义与特点

临终病人指的是在医学上已经判定为无法治愈,且病情不断恶化,预计生存期有限的病人。临终病人通常会出现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疼痛、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等症状,同时伴随着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诸多问题。

临终病人的常见类型及原因

  • 晚期癌症患者:晚期癌症患者通常已经失去了治愈的机会。
  • 器官衰竭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高龄或衰弱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长期疾病的影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无法抵御疾病的侵袭。
  • 意外事故受害者:如严重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导致的不可逆损伤,使得病人无法继续生存。

临终阶段的划分

  • 前临终期:病人意识清晰,但病情已经不可逆转,开始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临终期:病人意识逐渐模糊,身体功能急剧衰退,需要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维持生命。
  • 后临终期:病人已经去世,但身体仍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肌肉松弛、体温下降等。

生理变化分析

循环系统变化

  •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减缓。
  • 血压波动:可能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的情况,与心脏功能和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有关。
  • 血液成分改变:可能出现贫血、血液粘稠度增加等现象,影响血液氧合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呼吸系统变化

  • 呼吸肌力量减弱,肺活量减少,导致呼吸效率降低。
  •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由于免疫力下降和卧床不起,病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 呼吸困难: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憋气等现象,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减退有关。

消化系统变化

  • 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食欲减退: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导致食欲减退。
  • 排泄功能异常:可能出现便秘、腹泻等现象,与肠道蠕动和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

神经系统变化

  • 意识障碍:病人可能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感知觉异常:可能出现幻觉、错觉、感知觉过敏或缺失等现象。
  • 肌肉张力异常:可能出现肌肉松弛、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等现象,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和代谢紊乱有关。

护理原则与目标

  1. 尊重生命尊严原则
  • 保护隐私和尊严:为病人提供私密、安全的环境,保护其隐私和尊严不受侵犯。
  • 维护病人自主权:尊重病人的意愿和选择,确保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拥有自主决策权。
  • 尊重文化和信仰:了解并尊重病人的文化背景和信仰,满足其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1. 缓解症状和减轻痛苦原则
  • 有效疼痛管理: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措施缓解疼痛。
  • 舒适护理: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协助病人调整卧位,保持身体清洁和干燥。
  • 症状控制:针对病人的具体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缓解。
  1. 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原则
  • 满足生活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如饮食、排泄、休息等。
  • 保持社交联系:鼓励病人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回忆美好时光。
  • 心理疏导和支持: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其面对死亡和接受现实。

护理措施与实践

  1. 基础护理措施
  • 保持舒适环境:确保病房安静、整洁、温度适宜,提供良好的临终环境。
  • 疼痛控制:准确评估疼痛程度,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如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等。
  • 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受压。
  • 排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便秘和尿潴留,必要时采取导尿、灌肠等措施。
  1. 专科护理措施
  •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
  • 消化系统护理:提供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预防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循环系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 其他专科护理:根据病人病情和需要,提供相应的专科护理措施,如伤口护理、管道护理等。
  1. 社会支持与心理护理
  • 鼓励家属、亲友探视陪伴,提供社会支持网络,让病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 尊重个人意愿:尊重病人的信仰、文化习惯和个人意愿,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
  • 心理疏导:给予病人情感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心理舒适度。
  1. 家属教育与指导
  • 病情告知:向家属详细解释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让家属了解病人的实际状况。
  • 护理技能培训: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翻身、拍背、口腔护理等,以便更好地照顾病人。
  • 心理支持: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同时鼓励他们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 丧亲辅导:提供丧亲辅导服务,帮助家属度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期,指导他们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1.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 谵妄与昏迷:由于疾病末期身体机能衰退、代谢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
  • 压疮与皮肤破损:长时间卧床、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引起。
  • 呼吸困难与肺部感染:呼吸肌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免疫力下降等所致。
  • 尿潴留与便秘:药物影响、活动减少、饮食改变等原因造成。
  1. 预防措施建议
  • 定期评估病人状况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和肺部扩张。
  • 采取合适体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 根据病人情况调整饮食方案,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1. 处理方法探讨
  • 压疮与皮肤破损:采取局部减压措施,如使用气垫床、软垫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促进愈合。
  • 尿潴留与便秘:采取诱导排尿、导尿等措施解决尿潴留问题;调整饮食、使用通便药物等方法缓解便秘症状。
  • 呼吸困难与肺部感染:给予吸氧、抗炎、化痰等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通畅。
  • 谵妄与昏迷: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调整药物剂量、纠正代谢紊乱等;同时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意外发生。

伦理道德与法律问题探讨

  1. 伦理道德问题思考
  • 尊重病人自主权:在临终阶段,病人有权决定自己的治疗方式和生活方式,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的选择。
  • 公正原则:对待所有临终病人应一视同仁,不因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因素而有所歧视。
  • 不伤害原则: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 保密原则:对病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给无关人员。
  1. 法律问题解读
  • 法律法规遵守:医护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确保病人权益得到保障。
  • 知情同意权:病人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作出知情同意。医护人员应充分告知病人相关信息,确保病人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
  • 安乐死问题:安乐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的法律规定和争议,医护人员应了解当地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
  • 遗产处理:在病人去世后,医护人员应协助家属处理遗产问题,确保遗产得到合理分配。
  1. 沟通技巧
  • 与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应采用温和、耐心的态度,尽可能解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