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皖曰浅谈徽州服饰文化,不一样的徽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皖曰浅谈徽州服饰文化,不一样的徽文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375772744_100222990

徽州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麻布、丝绸到近现代的中山装、旗袍,其演变历程见证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历史与人文魅力。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服饰形制和文化特点三个方面,为您展现这一独特的服饰文化传统。

徽州服饰,明代以前,徽州以自织麻布为衣,多为黑、白、兰三色,衣制长期不变。宋代,深山老百姓还有以纸为衣的。清代,男着大襟长衫或对襟短衫,女穿大襟中长褂,男女均穿大腰折叠式筒裤。女装样式稍有不同。休宁、歙县近浙江,祁门、黟县近江西,绩溪、旌德、太平近宣州,石台近安庆。接下来皖曰从徽州服饰发展历程、徽州服饰形制、徽州服饰特点等三方面带大家了解下徽州服饰文化,让你多徽州服饰有更深的认识。


徽州服饰文化

徽州服饰发展历程

徽州僻处崇山峻岭之中,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淳朴的民风,致使徽州“山谷民衣冠至百年不变”。由此可见,徽州 服饰的演变十分缓慢。古徽州的先民——山越人占山为根据地,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服饰大抵以麻和动物皮毛为原料。

三国魏晋时期

徽州,是由于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为了躲避战乱而进行大家族的迁徙而形成。三国时期被孙吴政权征服以后,徽州形成其服饰遂逐渐吸收了东吴服饰的特征,徽州服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革。

五胡乱华以及永嘉之乱迫使北方人民迁移到南方避难,此时,徽州各地广泛种植葛、麻以及养殖蚕桑,兼之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徽州服饰遂逐渐以麻布和丝绸为主要原料。

宋朝

值得一提的是,五胡乱华后居于徽州深山之中的极贫山民,甚至有以纸为衣者。这一情形,甚至延至宋代而不改。至宋时“山居者以纸为衣”之习甚至为士大夫所仿效,既足见其已蔚成风气,亦可从中见出徽州造纸术之高妙。

材料一:山居者尝以纸为衣 …… 亦尝闻造纸衣法, 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 之, 即尝洒乳香等水,令热熟阴干,用箭竿横卷而顺蹙之,然患其补缀繁碎。今黟、歙中,有人造纸 衣段可如大门阖许。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 者,盖利其拒风于凝冱之际焉。


徽州服饰

元代

随着棉花的大量引种,以及棉花产量的提高, 棉布成为徽州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主要的服饰原料。

明清时期

随着徽商的崛起,社会上产生了一股追求奢侈衣着的风气。

材料二:“长老称说:成(化)、弘(治)以前,民间椎少文,甘恬退,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则家弦户诵,夤缘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舞文珥笔,乘坚策肥。”——明万历《歙志》

至清代,徽州服饰样式已基本定型,男性普 遍著大襟长衫或对襟短衫,女性则穿大襟中长褂,无 论男女,均穿大腰折叠式筒裤,只是女装样式稍有不 同而已。

其服饰特征,百姓习尚简朴,富商则偏于奢侈。


清末民初徽州服饰

清末民初

这个时期政局动荡,加之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从思想上改变了人们的服装审美观点,新式旗袍等新奇款式普遍流行。

形制改良:女子袍衫呈小袄形制,长度缩短到腰下,窄腰身,着襦裙。镶滚彩绣虽保留,但装饰简洁。旗袍仍保持立领、右衽、窄袖,利用西方裁剪改变旗袍为紧身样式,且旗袍内不着裤。京城的流行风潮带到了皖南地区,袍衫的立领高至下巴、长约 10 厘米的样式,并像西服领一样的反驳领。

徽州城镇富家男子始穿衬衣、西裤和中山装,女子则时兴穿旗袍与短裙。

农家女子系一种叫“锅裙”的围裙,上有绳子套于颈后,上至胸前,下至膝,有前无后,劳动时经常穿着。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徽州民众已不再著长衫,普遍改 穿衬衣、西裤和中山装,而乡村年长者仍习惯男著对 襟短褂,女穿右开襟衫褂。

时至今日,随着审美理念 的多元化,徽州民众的衣着已日趋多样化。


徽州服饰

徽州服饰形制

长袍马褂

徽州传统马褂以直筒呢、黑花绸缎为多,与蓝色、朱青色、灰色长袍配套,显得庄重大方。


长袍


马褂

襦衣

·襦衣即短衣、短袄,为徽州女子常用的服饰。

·襦衣多为宽衣大袖式,单的为“褂”,夹、棉的称“袄”。

·面料主要有朱青布、蓝竹布、白底蓝花布、士林兰布和黑箱云纱、绸、缎等。


·领口有盘领、元宝领,有大襟、如意襟、斜襟等式样。

·袖口有大袖,一甩袖口即能缩回衣内;

小袖一般用作内衣及劳作时穿,袖口有纽扣可扣紧。

端午衣

端午帽

主要为幼小的婴儿或一二岁小孩制作,端午节前后的气候虽已暖贺,但较小的孩子还须戴帽防风。

端午服

·多用红色布置做。

·上装有大襟系带、对襟扣纽、后背开襟扣纽三种。

·裤子视孩子大小分为开裆、密裆两种。

·端午服的制作极 为讲究。富贵人家,多在衣裤上用五彩丝线绣上图案、花卉和“如意”边,以表吉祥寓意。

端午鞋

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恶保平安,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徽州服饰特点

1、古朴而稳重,清爽而淡雅

2、地域性差异明显

3、刺绣图案自然精致,多含吉祥寓意


古朴淡雅的徽州服饰

古朴而稳重,清爽而淡雅

1.服装色彩:徽州人服饰多以黑、白、蓝、青等低纯度为表现色,采用近似色搭配。这一特征,与水墨徽州的神韵妙相吻合。另外,徽州女子夏季多穿浅色,冬季则穿深色,这样的色彩选择也与自然界的色彩变化相适。

2.服装装饰:简洁淡雅,没有繁复浓艳的刺绣图案堆砌。

3.服装形制:对传统形制稍作改良,偏重实用性,

例:部分襦衣袖口分大袖小袖,一甩袖口即能缩回衣内;小袖一般用作内衣及劳作时穿,袖口有纽扣可扣紧。

地域性差异明显

郡分三俗:

地域差异

附郭为歙,歙(县)之西北与休宁之东,俗富厚而备于礼,衣缝齐整,缘饰文貌为独胜;

休西为祁(门),西南为婺(源),俗好儒而矜议论,财富稍绌,习朴诚,比者亦渐增饰矣;

休北为黟(县),地窄民少,纤俭类祁、婺,然能勤稼穑,操织纫,有古遗风焉;

歙东南二乡,比西北为俭朴,而于绩则较侈矣;

绩(溪)俗极俭而安守本分,为诸邑所不及。语日:“唯有绩溪真老实。”

——清 · 歙县《橙阳散志》

刺绣图案自然精致,多含吉祥寓意

徽州服饰刺绣图案色彩大多表现温柔含蓄,这与北方浓艳的服装色彩形成强烈对比,并有着多种吉祥寓意植物、动物、生活器物等都成为服饰图案运用的元素。

徽州服饰刺绣图案

徽州服饰刺绣

结束语:

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得益于独特的山越地理环境与淳朴的民风,徽州服饰一直保持着其独特性,同时也使得依托民间服饰所承载的徽州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当今,社会急剧转型,人 们审美理念多样化,徽州服饰正日益趋向多元化。这一方面表征了徽州服饰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另一 方面,又意味着徽州服饰传统特征的渐趋消失。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必要梳理徽州服饰的流变及其特征,以唤起人们对徽州服饰的独特的历史记忆,并藉此促使人们思考:面对时代的新变,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徽州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