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等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9123374_482212
2.
https://www.sohu.com/a/808706650_121117596
3.
https://www.sohu.com/a/808386503_121978229
4.
https://m.gmw.cn/2024-09/17/content_1303849929.htm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3A08GIG00
6.
https://theory.dahe.cn/2024/09-14/1817534.html
7.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693192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9%A5%BC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10/9338438_1134290767.shtml
10.
http://www.chixingbake.com/2467.html
11.
https://news.sina.cn/znl/2024-09-16/detail-incpiwek6967944.d.html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句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月饼的美好。在苏轼笔下,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轮可以品尝的明月,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01
月饼的前世今生
月饼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但那时它还只是普通点心,并未与中秋联系起来。直到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专属食品。据《宛署杂记》记载:“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从此,月饼与中秋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月饼与团圆文化
月饼之所以能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与其圆形的外观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象征着团圆、完整。而中秋节本身就是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这种“团圆”的寓意,不仅体现在家庭团聚上,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从传统到创新
清代开始,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详细记载。据《中馈录》记载,月饼的制作需要“用上白灰面,一半上甑蒸透,勿见水汽;一半生者,以猪油合凉水和面……”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月饼不仅美味,更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今,月饼的品种更是层出不穷,从传统的莲蓉、豆沙,到现代的冰皮、冰淇淋,甚至还有辣条、螺蛳粉等新奇口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04
结语
从苏轼的诗句中,我们不仅品味到了月饼的美味,更感受到了千年来中国人对团圆的向往。月饼,这轮可以品尝的“明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穿越千年,依然香甜如初。
热门推荐
各银行提前还款期限
运动神经元病哪个医院治疗好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与将领
五一开花的花卉品种有哪些?这些都开得好
叶酸最佳服用时间
司马昭的三种死法,折射出千年庙堂、江湖和文艺之别
1949年以来最强!台风进入江苏各市时间表
八部外星生物入侵的惊悚电影,让你感受未知物种带来的恐惧感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怎么算的
时机把握才能喝出牛奶的最佳效果:科学解析最佳饮用时机
肾结石检查方法全解析:影像学、尿液和血液检查详解
GPT-4尚未出现自我意识,这项研究用“上帝之点”解读,迈向AGI局限无法克服
如何科学洗护 让牛仔裤颜色更持久?
云丘山巫傩文化:中华原始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股票涨停查找:如何在股票市场中查找以前涨停
眼球里有黑色斑点是什么
2024年篮球名人堂:卡特&比卢普斯领衔 经得起岁月沉淀的传奇们
深圳技术大学奖学金有哪些,一般多少钱?
进淄赶烤2.0!留住老味道 用活新空间 加速释放消费潜力
纳斯达克拟出手!低价股或将快速退市
普通人如何迈出投资的第一步?
红霉素药膏是“万能药”? 什么情况下不能用?
如何选择适合的新能源汽车颜色?颜色对车辆性能有何影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词汇精选:single的用法和辨析
新房刚装修完,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开荒保洁呢?
JDK 1.8和JRE的多种获取方式及安装指南
金殿被雷劈近600年,专家装上避雷针后,“雷火炼殿”却消失不见
统计小课堂:平均数VS中位数,哪个更能反映真实收入?
温哥华地区突发5.1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