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等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9123374_482212
2.
https://www.sohu.com/a/808706650_121117596
3.
https://www.sohu.com/a/808386503_121978229
4.
https://m.gmw.cn/2024-09/17/content_1303849929.htm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3A08GIG00
6.
https://theory.dahe.cn/2024/09-14/1817534.html
7.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693192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9%A5%BC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10/9338438_1134290767.shtml
10.
http://www.chixingbake.com/2467.html
11.
https://news.sina.cn/znl/2024-09-16/detail-incpiwek6967944.d.html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句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月饼的美好。在苏轼笔下,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轮可以品尝的明月,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01
月饼的前世今生
月饼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但那时它还只是普通点心,并未与中秋联系起来。直到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专属食品。据《宛署杂记》记载:“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从此,月饼与中秋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月饼与团圆文化
月饼之所以能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与其圆形的外观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象征着团圆、完整。而中秋节本身就是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这种“团圆”的寓意,不仅体现在家庭团聚上,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从传统到创新
清代开始,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详细记载。据《中馈录》记载,月饼的制作需要“用上白灰面,一半上甑蒸透,勿见水汽;一半生者,以猪油合凉水和面……”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月饼不仅美味,更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今,月饼的品种更是层出不穷,从传统的莲蓉、豆沙,到现代的冰皮、冰淇淋,甚至还有辣条、螺蛳粉等新奇口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04
结语
从苏轼的诗句中,我们不仅品味到了月饼的美味,更感受到了千年来中国人对团圆的向往。月饼,这轮可以品尝的“明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穿越千年,依然香甜如初。
热门推荐
如何提升科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怎样推动行业发展?
Git rebase详解:图解+最简单示例,一次就懂
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看懂《平原上的火焰》的残酷和温情
微信公众号支持修改已发布内容的标题 其中标题最多可以修改3个字
摩托车如何进行磨合?磨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刘刚教授团队发表早发型痴呆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
房东在租赁期内卖房应该怎样处理
喝酒能软化血管?医生:这个说法并不对
爱喝酒,小心“肝”
智能便携式环境噪声监测系统:集成快速傅里叶变换与噪声源识别算法(代码详解)
一点君复合益生菌: 临床研究揭示其对痛风的积极疗效
金渐层+银渐层 生孩子就像开盲盒
库存积压?产品过期?仓库如何做好多批次管理和期效管理?
如何在云服务器中实施安全审计
聚焦细胞生物产业前沿技术 成都干细胞研究成绩亮眼
当兵十二年退伍享受什么待遇?一般分配什么工作?
Excel评价表制作教程:从设计到保护的完整指南
生育险有没有交应如何确认?这种确认方式有什么依据?
如何解决小腿肌肉痉挛发麻问题
如何解决小腿肌肉痉挛发麻问题
美丝沛是智商税吗?碧莲盛用的美丝沛疗法解析
如何提取公积金?提取公积金对贷款买房有影响吗?
公积金存多少买房合适?教你合理规划购房资金
棉花的花语之美是什么?深度解读棉花的象征与意义
挂面汤怎么做好吃又简单(简单易学的热汤挂面)
20°角光泽度仪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及使用注意事项
创新"4+1"育人机制 助力非遗与幼儿教育高效融合
这三招“清热能手”,春季肝火旺,多用它们可以降火清热
高达AGE-2标准型:变形机构开创MS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