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9123374_482212
2.
https://www.sohu.com/a/808706650_121117596
3.
https://www.sohu.com/a/808386503_121978229
4.
https://m.gmw.cn/2024-09/17/content_1303849929.htm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3A08GIG00
6.
https://theory.dahe.cn/2024/09-14/1817534.html
7.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693192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9%A5%BC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10/9338438_1134290767.shtml
10.
http://www.chixingbake.com/2467.html
11.
https://news.sina.cn/znl/2024-09-16/detail-incpiwek6967944.d.html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句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月饼的美好。在苏轼笔下,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轮可以品尝的明月,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01

月饼的前世今生

月饼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但那时它还只是普通点心,并未与中秋联系起来。直到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专属食品。据《宛署杂记》记载:“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从此,月饼与中秋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月饼与团圆文化

月饼之所以能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与其圆形的外观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象征着团圆、完整。而中秋节本身就是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这种“团圆”的寓意,不仅体现在家庭团聚上,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从传统到创新

清代开始,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详细记载。据《中馈录》记载,月饼的制作需要“用上白灰面,一半上甑蒸透,勿见水汽;一半生者,以猪油合凉水和面……”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月饼不仅美味,更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今,月饼的品种更是层出不穷,从传统的莲蓉、豆沙,到现代的冰皮、冰淇淋,甚至还有辣条、螺蛳粉等新奇口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04

结语

从苏轼的诗句中,我们不仅品味到了月饼的美味,更感受到了千年来中国人对团圆的向往。月饼,这轮可以品尝的“明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穿越千年,依然香甜如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