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月饼:团圆背后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等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9123374_482212
2.
https://www.sohu.com/a/808706650_121117596
3.
https://www.sohu.com/a/808386503_121978229
4.
https://m.gmw.cn/2024-09/17/content_1303849929.htm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3A08GIG00
6.
https://theory.dahe.cn/2024/09-14/1817534.html
7.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693192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9%A5%BC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10/9338438_1134290767.shtml
10.
http://www.chixingbake.com/2467.html
11.
https://news.sina.cn/znl/2024-09-16/detail-incpiwek6967944.d.html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句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月饼的美好。在苏轼笔下,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轮可以品尝的明月,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01
月饼的前世今生
月饼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但那时它还只是普通点心,并未与中秋联系起来。直到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专属食品。据《宛署杂记》记载:“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从此,月饼与中秋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月饼与团圆文化
月饼之所以能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与其圆形的外观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象征着团圆、完整。而中秋节本身就是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这种“团圆”的寓意,不仅体现在家庭团聚上,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从传统到创新
清代开始,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详细记载。据《中馈录》记载,月饼的制作需要“用上白灰面,一半上甑蒸透,勿见水汽;一半生者,以猪油合凉水和面……”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月饼不仅美味,更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今,月饼的品种更是层出不穷,从传统的莲蓉、豆沙,到现代的冰皮、冰淇淋,甚至还有辣条、螺蛳粉等新奇口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04
结语
从苏轼的诗句中,我们不仅品味到了月饼的美味,更感受到了千年来中国人对团圆的向往。月饼,这轮可以品尝的“明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穿越千年,依然香甜如初。
热门推荐
手机贴膜气泡处理技巧(手机贴膜气泡消除妙招)
铜线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怎么样?
彩礼究竟归女方父母,还是女方自己?
怎样练好台词?——“话剧皇后”朱琳分享经验
因彩礼谈崩的婚姻考验:当经济条件成幸福绊脚石
鼻炎诊断与治疗全攻略:从检查到预防
取消配对并抹掉 Apple Watch
有趣的方式学习DDR5(3)——DDR5 SDRAM 模式寄存器设置详解
中药茶饮:调和阴阳,提升免疫力
十二时辰:古人的时间之美
歌曲版权申请流程,这篇讲清楚了
学会调式音阶后,让你的旋律创作更洋气
从“生态之殇”到秀水泱泱 科技赋能南湖蝶变
八大菜系探秘:鲁菜经典——糖醋鲤鱼
别再用搪瓷杯喝水了!7 种材质水杯,最该买的是……
一代鞋王的落寞:贵人鸟为何跌落神坛?
一万元的利息如何合理计算?不同利息计算方式的差异在哪里?
业力是命运 所谓的命运只不过是业力
还有人不会做教学内容重构吗?方法来了!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恰到好处的冷漠,适可而止的关心
医生提醒:过期豆油存在四大健康风险,切勿食用!
涨知识|促进运动表现的6个好习惯,你养成了吗
彩礼应该怎么分配
痔疮手术后为什么便秘
语言主要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思维工具?GPT5何去何从?
终于知道为什么春晚找B站了,别处接不住这么抽象的
笔记本显卡更换指南:提升性能与使用体验的实用技巧
Arduino代码验证时提示文件出错怎么办?
Unity 3D 引擎构建虚拟现实游戏世界: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步骤
工业对黄金的需求如何影响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