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兰铁路最新技术揭秘:隧道建造黑科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兰铁路最新技术揭秘:隧道建造黑科技

引用
人民网
12
来源
1.
http://sc.people.com.cn/n2/2024/0827/c345167-40956621.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9D%E9%9D%92%E9%93%81%E8%B7%AF/9984537
3.
https://www.sohu.com/a/778048347_355475
4.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60.shtm
5.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08/82594714.html
6.
https://www.ugheavymachinery.com/newsinfo/6758182.html
7.
http://www.zsuatt.com/FFcvSoLcnl/1j/_37/21363182/index.html
8.
http://www.crceg2.com/3g/show.asp?m=1&d=8985
9.
https://www.sdust.edu.cn/info/1039/21573.htm
10.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eid=QRgi7SW9EHGH90qSdq8Jkw==
11.
http://wap.sasac.gov.cn/n2588025/n2588139/c31385606/content.html
12.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cn/10420/%E2%80%9C%E4%B8%8D%E5%8F%AF%E8%83%BD%E2%80%9D%E7%9A%84%E5%85%B0%E6%B8%9D%E9%93%81%E8%B7%AF%E9%9A%A7%E9%81%93%20%E4%BA%94%E5%A4%A7%E6%8A%80%E6%9C%AF%E7%AA%81%E7%A0%B4

2024年8月,一条铁路登上了微博热搜——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标志着这条历时13年建设的“天路”即将通车。作为连接四川和青海的重要通道,川青铁路全长800多公里,其中成都至黄胜关段(简称“成黄段”)全长270余公里,海拔差超过2500米,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

01

穿越“地质迷宫”的超级工程

川青铁路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跨第二地貌阶梯向第一地貌阶梯的过渡地带。这里地势复杂,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线路需要横穿龙门山、岷山、西秦岭等山脉,跨越岷江、白龙江等大江大河,11次穿越活动断裂带,170公里伴行岷江活动断裂带。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里是“其他铁路有的川青铁路基本都有,其他铁路没有的,川青铁路也经历并攻克了”。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设计团队从2004年就开始前期工作,地质测绘总面积达4028平方公里,综合应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三维建模、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正式开工前,线路设计方案修改了上百次。2008年汶川地震后,又针对性地开展了8大地质专题研究,判定全线4万多个地质影响点,最终确定的线路成功规避了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

02

“超级地铁”如何穿越崇山峻岭

从盆地到高原,川青铁路需要穿过近160公里的隧道群,犹如一条穿行于崇山峻岭的“超级地铁”。为什么选择如此多的隧道?一方面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地震中隧道的破坏相对更小;另一方面是环保需求,线路穿越大熊猫栖息地等生态敏感区,采用“近而不进”的原则,最大限度绕避生态敏感区和重要水源补给区。

然而,隧道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线36公里长的软岩大变形、5公里长的岩爆段、每天267立方米流量的岩溶富水层、23公里含有高瓦斯硫化氢的有毒有害气体段落……这些“拦路虎”在隧道里比比皆是。

为应对这些挑战,川青铁路开启了边研究边建设的模式,在现场开展了16项工程试验专题研究。其中,大变形主动控制技术、激发极化(TIP)超前探水法等4项成果已在全国铁路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03

创新突破:从“豆腐块”到“超级工程”

全线最长的平安隧道全长28.4公里,建设团队在国内首次系统形成了IV围岩全断面开挖(含仰拱)的机械化配套快速施工工法。榴桐寨隧道遇到软岩大变形,仅剩的1.3公里用了5年才打通,建设者创新采用长短锚杆组合支护技术。

德胜隧道全长22.9公里,是国内最长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这里地质极为破碎,岩层一捏就成泥,施工难度堪称“国内罕见、世界难题”。项目团队通过一系列“小改小革”,连续6个月掘进超过150米,成功实现了“洞穿”。

04

智能建造:为“天路”插上科技翅膀

在高原环境下,不仅隧道掘进难,铺轨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镇江关至黄胜关段近70公里,高差却有650米,全线最大坡度17.8‰,是普通高铁线路坡度的3倍。建设团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运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生产线等,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川青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精神的超越。它展现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川青铁路的建成通车,成都至黄龙九寨沟景区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4小时,这条“天路”将为沿线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