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来袭,儿科医生教你正确应对婴幼儿发烧
新冠来袭,儿科医生教你正确应对婴幼儿发烧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婴幼儿发烧成为了许多家长最为担忧的问题。面对宝宝发烧,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无助。然而,正确的应对方法和科学的护理知识是帮助宝宝度过这一难关的关键。本文将从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家庭护理等方面,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实用的婴幼儿发烧应对指南。
科学认识发烧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发烧。发烧是身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正常反应,是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体温的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37.4-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即使体温稍高也不必过于担心。
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是家庭护理中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体温在38.5℃以下的宝宝。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温湿的毛巾擦拭宝宝的身体,特别是头部、四肢、腋下、大腿根部等处,通过水分蒸发促进皮肤散热。也可以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帮助血管扩张。
头部湿敷:用35℃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拧去多余水分后折叠成适合宝宝额头大小的形状,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也可以使用退热贴,既能降温又不会过分冷却。
保持适宜环境:让宝宝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
药物降温指南
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出现不适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目前儿科常用的两种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婴儿,是低龄宝宝的首选退烧药。常见的商品名有泰诺林、小儿百服宁等。
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退热效果持续时间较长(6-8小时)。常见的商品名有美林等。
使用退烧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用药,注意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不要同时使用两种退烧药,避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用药后要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要点
补充水分:发烧时宝宝容易脱水,要鼓励多喝水或母乳喂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合理饮食:提供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冠疫情下的特殊应对
在新冠疫情期间,婴幼儿发烧需要特别关注。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发烧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5℃
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精神状态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
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宝宝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仅凭症状很难区分。如果怀疑宝宝感染新冠,应及时联系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检测和诊断。
避免这些错误做法
不要使用酒精擦拭: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宝宝造成伤害。
不要过度包裹:过度包裹不利于散热,反而会使体温升高。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要迷信“捂汗”:捂汗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增加热性惊厥的风险。
面对宝宝发烧,家长的冷静和科学态度至关重要。通过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医疗指导,大多数宝宝都能安全度过发烧期。记住,及时就医永远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