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市民参与政协提案全过程
“百姓提案”:市民参与政协提案全过程
广州市政协的“百姓提案”机制允许市民参与政协提案的全过程,从选题、培育到协商、督办。自2023年“百姓提案”征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征集群众“金点子”486条,形成提案143件。
案例分析
1. 打通“断头路”
市民范小姐经常在增城和黄埔等地走动。她和另外一位朋友发现,宁埔大道是一条“断头路”。市民伍先生也说,宁埔大道周边估计有十几万的常住人口,没想到,一出门就是“断头路”。
加快打通宁埔大道、临江大道,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百姓出行条件、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范小姐、伍先生等人收集居民意见后,向市政协城建委调研组提出了加快推进宁埔大道、临江大道建设,早日打通“断头路”的建议。
市政协城建委副主任吉力说,“断头路”的出现,背后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宁埔大道未能全线贯通,主要是因为黄埔段道路建设受用地、树木迁移等手续影响,进度较为缓慢。城建委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前期工作业务指导、优化路面施工交通疏导安排、科学评估交通需求、用足用好资金筹措渠道等意见建议。随后,会同市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区政协、市民代表,将群众的建议培育成“百姓提案”。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份提案,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园林局、增城区政府、黄埔区政府等单位多次召开现场会研究办理。黄埔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迈出了打通道路的第一步,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2023年7月,市政协围绕“打通宁埔大道、黄埔大道断头路”百姓提案组织现场调研。
2. 建设滑板场
2016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滑板正式纳入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滑板运动从街头走向主流,更多的年轻人把滑板运动从爱好转变为职业,他们渴望有更多的练习空间和更专业的辅导。应运而生的“增加广州滑板场建设”提案,成为“百姓提案”中的重点提案。
群众代表黄正源从2003年开始接触滑板运动。近年来,他发现越来越多人接触滑板运动,场地紧缺问题困扰着他和一众滑板爱好者。市政协委员郑旭同样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希望更多人能够安全地体验滑板运动,他特地联系了专业人士听取意见。奥运国际滑板裁判田军向其介绍说,在场地建造和设计上,要兼顾训练和简单滑行的需求,甚至要可以举办地级市的比赛。
于是,群众代表、委员、专家、市政协一起做了一份提案。希望政府利用合适的地方建设滑板场。自收到提案建议后,广州市体育局成立重点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在规划、林业园林等部门共同参与下,现在已形成了广州市滑板场的选点规划,覆盖8个区,共10个新建、改建项目。在天河区政协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天河体育中心滑板公园在3月中旬开工。
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林红军说,将以滑板公园这个项目作为新起点,有序推进其他滑板场的建设,也将举办更多的赛事活动,推动广州市滑板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023年8月,市政协围绕“增加广州滑板场建设”百姓提案组织调研座谈。
数据统计
自2023年广州市政协“百姓提案”征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征集群众“金点子”486条,形成提案143件。2024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经培育形成政协提案的“百姓提案”达到192件。
观察与声音
“百姓提案”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允许市民参与政协提案的全过程,从选题、培育到协商、督办。这种模式使市民能够直接对城市发展建言献策。以前的提案都由政协参加单位、界别、政协委员提出,现在政协的提案工作面向市民群众开放,以前叫提案,如今叫“百姓提案”。
群众代表马向明、陆丹积极参与“百姓提案”工作。马向明围绕加快黄埔涌水岸联动治理提出意见建议,经历了9个多月的提炼打磨。陆丹在过去的一年中,先后提交了18份“百姓提案”,通过平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反馈相关建议和意见。
市政协委员谭国戬通过委员工作室连接基层群众和界别群众,将群众关注的问题通过“百姓提案”方式提交并推动办理。自去年8月31日委员工作室揭牌以来,谭国戬提交并立案了8件“百姓提案”,涉及交通出行、城市文化、绿色港口、城中村水电费、非机动车道完善、地铁公交与非机动车联动及演唱会黄牛现象治理等问题。
特聘研究员刘红波既是“百姓提案”群众代表,也是“百姓提案”特聘研究员。2023年6月,市政协“百姓提案”小程序上线,市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登录“百姓提案”征集平台,提交“百姓提案”内容。刘红波也在这个平台上提交了多份“百姓提案”,包括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建议、数字产品适老化改进建议等。
2023年9月27日,市政协召开“百姓提案”工作推进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