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开采技术突破:高成本矿石开采迎来新机遇
绿色开采技术突破:高成本矿石开采迎来新机遇
2025年1月,中国科学家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使稀土采收率达到95%以上,还实现了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电能节约60%,氨氮排放降低95%。这一突破性进展,为高成本矿石开采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矿产资源开采中,高成本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以风化壳型稀土矿为例,虽然我国拥有全球90%以上的中重稀土储量,但传统的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资源利用效率也较低。此外,像比特币挖矿这样的新型“开采”活动,也面临着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的困境。据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比特币挖矿的平均生产成本已高达49,500美元/枚,若加上折旧和股票薪酬,这一数字将升至96,100美元。
绿色开采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发的电驱开采技术为例,该技术通过三项核心创新突破了规模化应用的瓶颈:
新型防腐蚀低阻耗惰性导电材料:研发的塑料导电电极具有200 S/m的优异导电性和70 A的耐电流冲击能力,且不易被电化学腐蚀。
高压防渗策略:通过高压电场将浸出液封闭在指定收集区,利用电迁移和电渗原理控制稀土浸出液定向迁移,避免了传统开采中的“跑冒滴漏”问题。
周期性交替通电方法:通过周期性切换阳极与阴极,减少电极极化现象,提升电流效率。局部区域轮换通电的策略,利用停电期间的额外扩散作用促进反应,可节约60%的电能。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幅降低了开采成本,还显著改善了环境影响。工业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氨氮排放量相比传统开采工艺减少了95%。从经济性来看,电驱开采技术在不计入环境修复成本的情况下,与传统开采技术的成本相当,但后者需要承担更高的后期环境成本和生态修复费用。
除了稀土开采领域,绿色开采技术已在多个矿山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例如,国家能源集团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的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露天开采生态减损型采-排-复一体化技术,将植被覆盖度提高了37.96%,废迹地治理率达100%。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一期工程则利用历史形成的矿坑,建成了一座融合古典与现代、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的世界级殿堂,成为绿色开采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典范。
政策层面,国家对绿色开采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支持内蒙古全面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煤电低碳化示范项目建设。同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探索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绿色开采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不仅为解决高成本矿石开采难题提供了新路径,更为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开辟了新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绿色开采必将成为未来矿产资源开发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