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启铃:开启中国清代建筑保护研究新纪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启铃:开启中国清代建筑保护研究新纪元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78728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46218644513418
3.
https://m.sohu.com/a/760829279_260616/?pvid=000115_3w_a
4.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46234&sid=11
5.
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694
6.
https://www.npm.gov.tw/ChineseArt-Content.aspx?sno=04012587&a=10185&l=1&type=&idstr=03012531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4/18/43806054_1121348471.shtml
8.
https://finance.sina.cn/2024-02-29/detail-inaksefr1657207.d.html?vt=4&cid=76524&node_id=76524
9.
https://m.toutiao.com/w/1793272592368715/

朱启铃,这位出生于晚清的贵州才子,以其卓越的学识和远见,不仅推动了北京城的现代化进程,更在中国古建筑保护和研究领域开创了先河。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他对中国清代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1

发现《营造法式》:一个偶然的开始

1914年,时任北京修城工程主持人的朱启铃,在故宫修缮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本珍贵的手抄本《营造法式》。这本由北宋名臣李诫编撰的建筑学巨著,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术语、测算法则和营造图样,堪称中国建筑学的宝典。朱启铃意识到这部著作的重要性,立即着手校阅整理,并于1925年陆续刊行出版。

02

创立营造学社:开启古建筑研究新纪元

发现《营造法式》后,朱启铃意识到仅靠个人力量难以系统研究和保护中国古建筑,于是他决定创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1929年,中国营造学会成立,次年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标志着中国古建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社成立后,朱启铃邀请了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建筑学界的精英加入,他们不仅注重文献研究,更强调实地考察和测绘。1932年,学社在北平之外的第一次野外调查选择了天津蓟县的独乐寺,这座始建于隋代、辽统和二年重建的千年古刹,成为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起点。

03

北京城内的实践:保护与改造并举

作为北京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铃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贡献卓著,在实际保护和改造清代建筑方面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5年,朱启铃主持了正阳门的改造工程。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旧城区的交通阻塞问题,更开启了北京城走向现代化的序幕。为了表示对工程的重视,时任北洋大总统袁世凯特意铸造了一把银镐赠予朱启铃,上面镌刻着:“内务部朱总长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

除了改造工程,朱启铃还致力于文物保护。他创办了京城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整修了这座清代御园遗址,使之成为市民休闲赏景的去处。同时,他还筹建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古物陈列所,即后来的故宫博物院的前身,为保护和展示皇家文物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永载史册的贡献

朱启铃对中国清代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更在于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他发现并出版《营造法式》,创立中国营造学社,组织学者开展系统研究,为中国古建筑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建筑史学的发展,更为后世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朱启铃的一生,是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生。他以一己之力,开启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新纪元,为保护和传承中国清代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与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紧密相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