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边种草新宠:黑麦草、苏丹草、紫花苜蓿
鱼塘边种草新宠:黑麦草、苏丹草、紫花苜蓿
鱼塘边种植草类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为鱼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黑麦草、苏丹草和紫花苜蓿这三种牧草,因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已成为鱼塘边种植的新宠。
品种特点
黑麦草
黑麦草秋季播种,来年3月份即可供草,能有效弥补早春青饲料不足的问题。其亩产量可达4000-5000公斤,肥力充足的条件下甚至可达7000公斤。黑麦草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是鱼类喜食的优质牧草。
苏丹草
苏丹草是一种高产的牧草,亩产量可达4000-6500公斤。其茎叶柔嫩,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达18.6%左右,且适口性好,是鱼类的理想饲料。苏丹草在6-9月份的鱼类旺食期供草,能充分满足鱼类的食草需求。
紫花苜蓿
被誉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不仅产量高(亩产3500-5000公斤),而且营养价值全面,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紫花苜蓿在每年4月初至6月底供草,越夏后秋季还可再供一刀草。此外,紫花苜蓿具有固氮作用,能改良土壤,且根系发达,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
种植技术要点
播种期与播种量
- 黑麦草: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亩用种量1.5-2公斤。
- 苏丹草:3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亩用种量2-3公斤。
- 紫花苜蓿:春、夏、秋季均可播种,采用撒播,亩用种量0.8-1公斤。
肥水运筹和田间管理
- 施肥:禾本科牧草需肥量较高,如苏丹草每亩需施氮肥25-30公斤,黑麦草每亩需施氮肥20-25公斤。紫花苜蓿则以施磷肥为主,每亩施25-40公斤,并适当施钼肥和锌肥。
-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适时浇水,确保全苗。每次收割后需施氮肥5公斤左右,或施一定数量的人畜粪。
收割时期及次数
- 黑麦草:一般可割3-4次,4月上中旬开始刈割。
- 苏丹草: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刈割,一般可割4-5次。
- 紫花苜蓿:4月初开始收割,可割3次,越夏后再刈割1次。
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和科学栽培,这三种牧草的组合种植模式能实现周年均衡供草。根据养殖鱼类的食草习性和食量,这种种植模式可节约精饲料50%以上,亩增产鲜鱼300公斤以上。同时,这种种植模式还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鱼塘的生态环境质量。
种植建议
种草与养鱼面积比例:根据成鱼产量、草食性鱼类比例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青饲料的面积。一般亩产500-750公斤成鱼(其中草食性鱼类占50%-60%)的放养模式,每亩养鱼水面需配备0.3-0.5亩饲料地。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牧草生长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牧草的健康生长。
合理轮作:通过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合理轮作,既能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又能改良土壤,实现可持续发展。
黑麦草、苏丹草和紫花苜蓿这三种牧草,不仅能满足鱼类的食草需求,还能改善鱼塘生态环境,是鱼塘边种植的理想选择。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不仅能降低养鱼成本,还能提高养鱼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