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古老艺术的现代新生
威风锣鼓:古老艺术的现代新生
每逢春节,晋南威风锣鼓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便会响彻山间、田野、乡村,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风锣鼓不仅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历史传承:四千年文化积淀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据传与尧帝嫁女有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二十八日,当地百姓会用锣鼓迎接和送别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威风锣鼓。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土鼓、石磬等文物证明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
作为黄河流域文化的代表,威风锣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原始社会的祭神求雨到唐代军中鼓舞士气,再到现代喜庆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其曲牌内容多反映人民生活,如《刺绣球》《狮子滚绣球》等,直接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情感与追求。
艺术特色:音乐舞蹈技艺的完美融合
威风锣鼓以雄浑激昂的演奏风格著称,融合音乐、舞蹈和技艺于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表演形式多样,队形变化丰富,乐器包括扁鼓、铙钹、铜锣等,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击奏技巧。
- 造型特色:以扁鼓为核心,搭配铙钹和铜锣,形成震撼的合奏效果。扁鼓便于背挎,使表演更具观赏性。
- 色彩特色:服饰以红、黑、黄为主色调,演奏者身着仿古代武士服装,头戴英雄箍,手持金光闪闪的乐器,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 队形特色:队形多变,如方形、圆形、菱形等,既展现视觉美感,又增强艺术表现力。
创新发展:古老艺术的现代演绎
近年来,威风锣鼓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展现出蓬勃生机。
融入现代元素
晋南的锣鼓艺术家们在保留传统表演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舞蹈编排,使威风锣鼓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例如,在2024年1月20日的“村晚”活动中,张勇带领村民们将簸箕等农具融入表演,创造出独特的《簸箕串烧曲目》。这种创新不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新面貌,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这一传统艺术。
借助新媒体传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勇,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表演和教学,让威风锣鼓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据统计,张勇的直播活动最高一场观看人数达60多万人次,极大地扩大了威风锣鼓的影响力。
“村晚”案例: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
2024年1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在山西临汾市泊庄村举行。这场由抖音锣鼓主播、晋南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张勇发起的活动,融合了传统锣鼓艺术与山西民俗风情,成为“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的首场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19名民间锣鼓老艺人共同演绎了传统曲牌《乱撕麻》,其中最年长者已有77岁,但挥起鼓槌气势不减。除了传统的威风锣鼓表演,晚会还加入了快板、鼓乐、民歌、舞狮、广场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村晚”充分利用了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抖音平台直播,近800万人次在线观看,让远在他乡的人们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同时,直播互动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威风锣鼓这一非遗项目。
结语:古老艺术的新生
威风锣鼓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借助新媒体传播,这项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艺术形式正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人们的生活。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成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