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攀比何时休?听听专家怎么说
压岁钱攀比何时休?听听专家怎么说
“我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我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这是27岁的王小姐春节期间的真实经历。压岁钱,这个原本寓意美好的传统习俗,如今却成了许多人的“甜蜜负担”。
压岁钱攀比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压岁钱的金额不断攀升,从过去的几十元、几百元,涨到了现在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在一些地方,压岁钱的金额更是令人咋舌。例如,福建的人均压岁钱高达3500元,莆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000元。这种攀比之风让许多家庭感到压力重重。
攀比背后:多重因素驱动
压岁钱攀比现象的出现,背后有多重因素驱动。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升,有能力给出更多的压岁钱。其次,社交媒体的普及加剧了攀比心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收到的压岁钱,无形中形成了比较。此外,面子文化也是重要推手。在一些地方,压岁钱的多少成了衡量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标尺,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而不得不给出高额压岁钱。
专家建议:让压岁钱回归本意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指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然而,当压岁钱从一种祝福逐渐演变为一种攀比工具时,这种美好初衷便被扭曲了。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同时,舆论和社会也应该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年轻人的应对之道
面对压岁钱攀比的压力,许多年轻人开始采取行动。有人选择与同辈兄弟姐妹约定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金额,图个热闹喜庆。也有人提议取消互发压岁钱,或者降低压岁钱额度。这些做法既减轻了经济压力,又不失节日气氛,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压岁钱的真正意义
压岁钱的初衷是传递祝福和关爱,而非攀比工具。它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寄托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压岁钱回归其本意,不再让它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毕竟,年味不在于红包的多少,而在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