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探亲礼仪大揭秘:从拜年帖到名谒的历史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探亲礼仪大揭秘:从拜年帖到名谒的历史传承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9838197_121124212
2.
https://news.cctv.com/2024/02/10/ARTILJ1Bz393qFM4YzR5ipxk240210.s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35360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08755
5.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6.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69790
7.
http://cn.obj.cc/article-19225-1.html
8.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366.html
9.
http://www.ctnews.com.cn/jujiao/content/2024-02/16/content_156572.html
10.
https://www.wukongsch.com/blog/zh/2024-chinese-new-year-ceremonies-from-lunar-december-to-the-15th-day-explained-post-2341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探亲访友的礼仪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代的拜年帖到现代的微信祝福,这些习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风,更是传递祝福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让我们一起探寻春节探亲礼仪的历史传承。

01

拜年帖的历史演变

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名帖(竹木片)通报姓名。东汉以后,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开始用纸制作名帖。宋代发展出“名刺”,用于互贺新年。明代称为“投谒”,设计更加精美。清代则称为“拜帖”,并出现了“团拜”形式,即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共庆新年。

02

古代春节探亲礼仪

早在秦汉时期,春节(当时称为岁首)就有祭祖和向长辈拜贺的习俗。《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旦,……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这表明正月初一要先祭祖,然后向长辈拜贺新年,包括叩头施礼、敬献椒柏酒、说祝福语等。

宋代,拜年不仅是百姓相互祝贺、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一种形式,也是上层社会联络感情、扩大人际关系的手段。关系密切的同僚或需要“孝敬”的上司要登门拜贺,可士大夫们往往交际很广,一一上门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关系不太密切的就不亲自前往了,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叫“名刺”。

明清时期,春节探亲礼仪进一步完善。家庭内部,首先要祭拜天地诸神及祖先,然后向家中长辈拜年,老人端坐厅堂,儿孙齐聚,先向老人敬酒或敬茶,然后叩头施礼,说一些祝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祥话。晚辈也要给长辈钱,这个才是真正的压岁钱,压住岁数、寓意老人健康长寿。家庭(家族)内部的仪式结束后,就要开始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了。初一过后才能走亲访友拜大年,见长辈要施磕头礼,平辈之间作揖礼即可。

03

现代春节探亲礼仪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探亲礼仪也在悄然变化。虽然传统的祭祖、拜年等习俗仍在延续,但一些细节已经发生了变化。

  1. 送礼更注重心意:与古代相比,现代人更注重礼物的象征意义而非价值。例如,选择与对方兴趣爱好相关的礼物,或者亲手制作的礼物,更能体现心意。

  2. 拜访前需提前联系: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计划性更强。因此,春节走访亲戚时,提前打电话或发信息确认对方的时间安排,显示出对他们的尊重。

  3. 红包金额更理性:与古代相比,现代人对红包金额的态度更加理性。过高的金额容易给对方施加压力,而金额过低又可能被误解为敷衍。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数额更为理智。

  4. 谈话内容更注重隐私:在亲戚家做客时,现代人更注重保护个人隐私。避免讨论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如职业选择或生活方式。即便与他人看法不同,仍应保持尊重与理解。

  5. 尊重个人空间:春节聚会是交流的时机,但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收入或婚姻状况,最好避免直接询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过于直接会造成不适和尴尬。

04

结语

春节探亲礼仪从古至今,既有传承也有变化。不变的是中国人重视亲情、讲究礼仪的文化传统,变化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的具体形式和细节。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重温这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礼仪,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感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