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场智慧化建设:让出行更便捷,让服务更贴心
湖南机场智慧化建设:让出行更便捷,让服务更贴心
2026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作为湖南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新建的T3航站楼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现有T1、T2航站楼总面积的两倍多,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将达6000万人次。
智能化是这次改扩建工程的关键词。未来的长沙机场将是一座“智慧机场”,从值机到安检再到登机,全流程都将实现智能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00%自助值机和登机系统,以及先进的毫米波安检门。这种安检门只需2秒就能完成对旅客衣物下、皮肤上所有材质藏匿物的透视检查,极大提高了安检效率和准确率。
其实,长沙机场的智慧化建设早已在路上。在安检环节,湖南机场集团就创新性地引入了智能机器人进行旅客分流。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实时定位和语音播报,还能根据安检区的实时人数,智能引导旅客选择排队较少的安检通道。据统计,智能机器人平均每天可引导60余名旅客,使A、B两区安检人数基本保持均衡。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机场正在打造一个基于“健康智联网”平台的智慧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健康服务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机场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例如,针对老年旅客,机场配备了具备健康检测和问诊功能的陪伴机器人;对于携带儿童的旅客,机场则提供了儿童晨检机器人,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智慧化建设不仅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也显著改善了机场的运营效率。以行李处理为例,长沙机场开发的“聚星”室内外一体化定位系统,将行李标签自动识别率从93.53%提升至98.14%。这意味着,旅客的行李丢失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也减轻了机场工作人员的负担。
展望未来,湖南机场的智慧化建设还将继续深化。一方面,机场将整合现有的“航享e+”和“掌上空港”双平台,打造统一的旅客服务平台,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机场还将探索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如5G通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湖南机场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机场,为旅客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愉悦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