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财险年终奖优化攻略:如何实现激励与节税双赢?
人保财险年终奖优化攻略:如何实现激励与节税双赢?
2023年,保险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A股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数据显示,5家保险公司总员工数量由2022年的76.14万人降至69.4万人,其中中国人保个险代理人同比降幅为5.09%。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年终奖分配方案,成为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年终奖分配面临的挑战
行业降薪裁员趋势明显
金融行业的薪资一直在中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中排名前列,吸引大量人才加盟。而最近多家公司的年报显示,金融行业已经普遍降薪。根据2023年券商年数据显示,当前披露年报的19家上市券商中,12家券商存在降薪。
对于银行从业者而言,不仅仅是降薪,还可能面临薪酬追索扣回的情况。在目前已经公布了2023年年报的A、H股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公布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
但与其它行业不同的是,保险行业的普通员工收入基本依靠提成,而据业内从业人士透露,目前,保险行业员工基础薪酬没有太多变化,但奖金有所下滑,另外,整个行业裁员明显,考核也更加严格,在政策调整与行业变化中,行业普通从业人员受影响明显。
税收因素影响显著
在税收征管中,年终奖的全称为“全年一次性奖金”,是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金三”个人所得税扣缴系统上线后,税务机关对个税的监管又多了一把利器,许多实践中的做法势必面临更大的稽查风险,年底发放年终奖税务筹划更需要合规性的考量。
优化年终奖分配的具体建议
量化考核指标
年终奖分配应与公司整体业绩和个人绩效紧密挂钩。具体指标可包括:
- 业绩指标:如保费收入、新单件数等
- 人力指标:如团队规模、新人培养等
- 质量指标:如保单继续率、客户满意度等
例如,某保险公司采用“3+2”考核体系,即30%看业绩、20%看人力、20%看质量、20%看团队、10%看合规,实现了全面均衡的考核。
税收优化
在年终奖的税收征管上,是将其视为单独一个月工资、薪金,在税率的确定规则上,由于年终奖是一年劳动的报酬,因此将年终奖按照平分到每个月,以此确定适用的具体税率。同时,9号文还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上述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年终奖发放金额,避开临界点,以实现节税。例如,当年终奖为18000元时,适用3%的税率,纳税540元;而当年终奖为18001元时,税率跳升至10%,纳税额变为1695.1元,多发1元反而多交1154.1元的税。
平衡月薪与年终奖比例
把年终奖放到整个薪酬体系中,则应该统筹考虑月薪和年终奖的分配问题,由于年终奖和月薪都是适用“工资薪金”的超额累进税率,因此,对于绝大部分的职工,应该降低二者的适用税率,理论上,一方畸高都会带来适用较高的税率。
创新激励方式
对于核心员工,可以考虑将部分年终奖转化为股权激励。根据《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01号),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符合规定条件的,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建立长期激励机制
关注员工留存率
数据显示,A股5家保险公司2023年寿险代理人规模合计减少22.46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年终奖分配需要考虑员工留存率,设置合理的门槛和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设置分级奖励制度,对不同职级的员工设置差异化的年终奖,既体现公平性,又保持竞争力。
促进职业发展
年终奖分配应与员工职业发展相结合,鼓励员工提升能力。例如,可以设置专项奖励基金,用于支持员工参加培训、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等。
结语
在降本增效和税收监管双重压力下,保险公司需要更加科学、精细地设计年终奖分配方案。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公司的长远发展。通过量化考核、税收优化、创新激励等手段,可以实现年终奖分配的最优化,为公司和员工创造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