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先生们女士们”到“公公爹爹”:一场由阿喵引领的语言革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先生们女士们”到“公公爹爹”:一场由阿喵引领的语言革命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71217
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290700
3.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9290700
4.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231522type%3D1%26t%3D10%26q%3D%23%E4%B9%9D%E9%87%8D%E7%B4%AB%23&extparam=%23%E4%B9%9D%E9%87%8D%E7%B4%AB%23&luicode=10000011&lfid=231522type%3D1%26t%3D10%26q%3D%23%E8%80%83%E5%8F%A4%23&featurecode=newtitle%0A%E8%BF%99%E9%A6%96%E6%AD%8C%E7%9A%84%E4%B8%80%E6%84%8F%E6%80%9D%E6%98%AF%EF%BC%9A%E3%80%8C%E8%99%BD%E7%84%B6%E5%B9%B6%E4%B8%8D%E6%98%AF%E6%89%80%E6%9C%89%E7%9B%B8%E7%88%B1%E7%9A%84%E4%BA%BA%EF%BC%8C%E6%9C%80%E5%90%8E%E9%83%BD%E8%83%BD%E5%9C%A8%E4%B8%80%E8%B5%B7%E3%80%82%E4%BD%86%E5%8D%B3%E4%BD%BF%E6%9C%80%E5%90%8E%E6%88%91%E4%BB%AC%E6%9C%80%E5%90%8E%E6%B2%A1%E8%83%BD%E5%9C%A8%E4%B8%80%E8%B5%B7%EF%BC%8C%E4%B9%9F%E5%B8%8C%E6%9C%9B%E6%88%91%E4%BE%9D%E7%84%B6%E6%98%AF%EF%BC%8C%E6%9C%80%E6%87%82%E4%BD%A0%E7%9A%84%E4%BA%BA%E3%80%82%E3%80%8D
5.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196655
6.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9201
7.
https://www.ghzs666.com/bbs/thread-315687

“先生们女士们,欢迎来到2024年腾讯视频草场地好物大赏红毯现场!”当这句熟悉的开场白响起时,你是否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称呼变化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语言习惯?

这一切要从抖音博主阿喵的创意视频说起。8月3日,她发布了一则名为“重生之母系社会”的系列作品,将中文日常用语中所有默认男性生活为标准生活的词汇和语境进行置换。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意,却在短短时间内收获了40万点赞,播放量更是突破千万。

在阿喵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产后照顾小孩的丈夫被戏称为“坐日子”,请来的保姆变成了“日叔”,就连“婆婆妈妈”这样的贬义词也被幽默地替换为“公公爹爹”。这些充满创意的表达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引发了人们对语言中性别偏见的深刻思考。

这种语言创新并非孤立现象。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主动创造和使用新的词汇来表达自我。比如,“够娘们”、“女人中的女人”这样的词,原本可能带有贬义,但现在却被用来表达女性之间的支持和鼓励。“蒂”这个字,更是被年轻女性们骄傲地挂在背包上,成为一种身份认同的象征。

这种语言变革的背后,折射出当代女性对自身地位和权利的重新认识。正如上海女权活动人士黄永芳所说:“柔弱不是一个女性专属的形容词,有力也不是男性专属,我们要求的是在日常用语里看见女性,不把男性当作人类的默认设置。”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日常用语中,更影响了消费趋势。京东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对力量型运动器械的购买量同比增长65%,女子拳击馆在一些城市逐渐走红。曾经被视为贬义的“女拳”,现在已经成为女性力量的象征。

当然,这种语言变革也遭遇了一些挑战。比如,一些带有性别偏见的新词,如“佛媛”、“病媛”等,试图将女性标签化。但正如从事性别平等工作十余年的陈芊亦所说:“为什么要让渡这些词的本意呢?不该是我们被这些词定义,而应该是我们来定义这些词。”

从“嫉妒”到“男疾男户”,从“媛”到“强”,这些词汇的转变不仅仅是语言游戏,更是一种文化抗争。它体现了女性群体对平等、尊重和自我表达的渴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每次我说自己是女巫,我都觉得特别有力量,我有很多可能性。”

这种语言变革仍在继续,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社会对女性的认知。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在语言的平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被性别刻板印象所束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