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梅花背后的故事:从调味品到文化符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梅花背后的故事:从调味品到文化符号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09253
2.
https://www.hqwhw.com/cul/whzx/4533.html
3.
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90485/%E8%8A%B1%E4%B9%8B%E5%AD%B8%E5%95%8F%E8%BF%8E%E6%98%A5%E8%8A%B1%E8%88%87%E6%A2%85%E8%98%AD%E8%8F%8A%E7%AB%B9%E5%9B%9B%E5%90%9B%E5%AD%90%E5%B0%88%E9%A1%8C%E6%95%85%E4%BA%8B
4.
https://m.newsduan.com/static/content/WT/2024-01-29/1201506317689705679.html
5.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e5d4d0e4b0cb6e600eaf86.html
6.
https://www.jinantimes.com.cn/news-144-4958030.html
7.
http://www.paiorg.com/app/252-view-101753.shtml

梅花,这朵在寒冬中绽放的花朵,不仅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香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从最初的调味品到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神象征,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01

从调味到观赏:梅花的历史变迁

早在五六千年前,梅花就已出现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据《说文解字》记载:“梅,枏也,可食。”最初,梅被用作食物调味品,其酸味在醋发明之前,是重要的调味来源。《尚书·说命》中“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就体现了梅在当时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梅花逐渐从调味品转变为观赏植物。西汉时期,扬雄《蜀都赋》中“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的记载,表明当时梅花已被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到了宋代,梅花的观赏价值达到鼎盛,文人雅士们纷纷“踏雪寻梅”“折梅赏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02

文人逸事:梅花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梅花与文人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陆凯的《赠范晔诗》中写道:“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一枝春”后来成为梅花的代名词,也体现了梅花作为友谊的寄托。

宋代文人对梅花的喜爱达到了极致。林逋的“梅妻鹤子”典故最为人称道。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养鹤,终身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超出了梅花作为植物的本真特质,赋予了梅花更多的人文意象。

03

艺术表现:梅花在文学与文物中的呈现

梅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物理特征,更赋予了梅花不畏严寒、高洁脱俗的精神内涵。

在文物中,梅花常与其他元素组合成吉祥图案。如“喜上眉梢”(喜鹊登梅)、“梅开五福”等,这些图案不仅装饰了瓷器、书画,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4

生活应用:梅花妆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梅花不仅在文学艺术中大放异彩,在日常生活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代流行的“梅花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据《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仰卧于含章殿下,梅花片片飞落额上,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在公主额上留下了斑斑梅花痕,衬得她更加妩媚动人,宫女们纷纷效仿。传说寿阳公主额头上的寿“梅花印”是梅花精灵变成的,于是寿阳公主也就成了梅花的花神代表。这件轶事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语,但“梅花妆”作为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甚至北宋欧阳修也写出了“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的词句。然而梅花不常有,人们就用纸剪成花瓣形贴于额上。
敦煌饰有花钿的女子形象
在朱钿上加绘彩花(新疆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绢画《树下美人》局部)

05

文化传承:梅花精神的延续

梅花文化不仅在中国本土发扬光大,还远播海外。日本在唐代中期前后就已引入梅花,彼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官方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往于中日两地,梅花也就借此机会漂洋过海去往异国他乡(塚本洋太郎:《园艺植物大事典》,东京:小学馆,1988年,第288-289页)。日本文献对梅花最早的记载是在汉诗文集《怀风藻》中,有“春日赏莺梅”的诗句。在稍晚的日本诗歌总集《万叶集》中,咏梅诗高达118首,而关于后来成为日本国花樱花的诗仅仅42首,日本人对梅花的钟爱可见一斑(吴涤新:《梅文化在日本的传承》,《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9月增刊1,第8页)。日本在不同时令都有特定的“花祭”,其中二月底正是“梅花祭”,每当这时,全国的民众都会相聚于各地的天满宫神社赏梅游玩。

这沿袭了中国正月祭梅花花神的习俗,中国十二月令花神中正月的月令花是梅花,花神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痛斥叛臣的寿阳公主。梅花就作为花神代表,代表了一年初始的“正月”,日本实行公历纪年纪月的二月恰与中国的正月在时间上相差无几。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太平御览》中有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仰卧于含章殿下。当时正值梅花盛开,微风一吹,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正好落在公主的额上,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在公主额上留下了斑斑梅花痕,衬得她更加妩媚动人,宫女们纷纷效仿。传说寿阳公主额头上的寿“梅花印”是梅花精灵变成的,于是寿阳公主也就成了梅花的花神代表。这件轶事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语,但“梅花妆”作为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甚至北宋欧阳修也写出了“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的词句。然而梅花不常有,人们就用纸剪成花瓣形贴于额上。
敦煌饰有花钿的女子形象
在朱钿上加绘彩花(新疆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绢画《树下美人》局部)

梅花,这朵在寒冬中绽放的花朵,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香气,不仅装点了人们的视觉,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土壤中。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美景,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精神的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