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进万家】冬天泡脚好处多 注意事项别忽略
【健康知识进万家】冬天泡脚好处多 注意事项别忽略
寒冷的冬夜,忙了一天坐下来,热水一端,脚一泡,来缓解一天的疲惫和寒冷。
作为和“保温杯里泡枸杞”齐名的养生方式,热水泡脚似乎是中国人沿袭了几辈的习惯,很多人觉得,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不但能助眠,还能治疗各种疾病。
但泡脚的功效,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张晓菊为大家讲解冬季泡脚养生知识。
中医对泡脚的认识
人之有脚,如同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反应区。
泡脚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民谚有:“春天泡脚,开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脏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通过对足部穴位及反射区的刺激,能促进血液流通,调整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具体体现。
泡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泡脚虽好,但若方法不当,也可能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养生效果,还可能伤害身体。
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也不能太烫
泡脚时间一般建议15-30分钟,泡到全身感觉暖和或是额头和后背微微汗出为宜。长时间泡脚可能使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
水温40-45℃,最高不超过50℃,以免破坏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水温过高还可能使血管扩张过度,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最佳泡脚时间
饭后1小时后再泡脚。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易出现头晕等不适。饱饭后人体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若此时用热水泡脚,会使血液流向下肢,影响消化吸收而致营养不足。
睡前1-2小时。泡脚后立刻睡觉反而不好。
泡脚后应注意清洁足部
泡脚后用柔软的毛巾将足部擦干,趾缝间潮湿易致局部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对于皮肤干燥者可在泡脚后涂抹一些护肤保湿用品,以防止皮肤皲裂。
选择泡脚容器
选择木质或塑料材质的泡脚盆,避免使用金属材质的容器,金属导热快,易烫伤皮肤。
泡脚的关键是要保证热水能漫过脚踝。泡脚的同时可以搓揉脚掌、脚底,以加强穴位刺激。
谨慎泡脚人群
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
泡脚可能会对下肢静脉血栓产生刺激,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甚至还可能会引发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
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被烫伤后造成皮肤溃烂不愈合。心脑血管病患者
如果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会使更多血液流向下肢和体表,可能引起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引起不良的后果。患有脚气、脚部外伤患者
患有脚气者,病情严重到起泡时不宜用热水泡脚,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亦不宜泡脚。婴幼儿
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烧热,对婴幼儿来说已经是很烫了,加之不太会表达,易烫伤柔嫩的皮肤。每天用温水清洗小脚丫就可以,洗完后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此外,6岁前的儿童往往足弓还未完全形成,长期用热水泡脚,会让足底韧带遇热松弛,缺乏弹性,造成扁平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