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老年人营养指南:科学饮食,乐享晚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普】老年人营养指南:科学饮食,乐享晚年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3352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维护老年人健康、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特点、科学饮食建议以及常见的饮食误区。
老年人营养需求
步入老年,人们身体机能逐渐减缓,对营养的需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年轻时代的旺盛代谢,老年人需要更加注重均衡摄入,确保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行。
- 能量适中: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肥胖带来的慢性病风险,同时保证日常活动所需能量。
- 优质蛋白:鱼类、瘦肉、豆制品及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减缓肌肉流失。
- 钙质补充:骨骼健康不容忽视,牛奶、绿叶蔬菜、坚果等富含钙质,助力骨骼强健。
- 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生素B群助力神经系统健康,铁、锌等矿物质也不可或缺。
科学饮食小贴士
- 少食多餐: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建议分多次进食,每次量少,减轻胃肠负担。
- 软烂易消化:食物应煮得软烂,便于咀嚼和消化,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
- 多喝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和尿路感染。
- 少盐少糖少油:限制盐、油、添加糖的摄入,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5克,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可在制备食物时使用定量盐勺及控油壶限制盐、油的摄入。
- 丰富多样:保证食物种类多样,获取全面营养,避免偏食导致的营养素缺乏。
常见误区与纠正
误区一:老年人应该多吃补品
事实上,均衡饮食才是关键,过度依赖补品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误区二:完全素食更健康
虽然素食有益健康,但老年人需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以免营养不良。误区三:减少脂肪摄入就能减肥
适量健康脂肪(如鱼油、橄榄油)对老年人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营养知识小测试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吃东西就是为了吃饱
- 回答错误 ✕
- 解析:吃好正餐、少量多餐、规律进食,是老年人做好膳食营养的基本原则
B. 年龄大了,越瘦越好
- 回答错误 ✕
- 解析: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太瘦的同时往往存在肌少症,且会让老年人在遇到疾病打击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身体储备来对抗,会增加死亡风险。老年人应当保持适宜体重,体质指数(BMI)最好保持在20.0~26.9。
C. 食品种类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
- 回答正确 √
- 解析:新版膳食指南推荐老年人每日摄入鱼肉、畜禽肉和蛋类各40~50克,大豆类制品15克,建议老年人每天饮用牛奶或奶制品300-400毫升。
D. 口味清淡,油盐不进
- 回答错误 ✕
- 解析:饮食要清淡,这句话是没错的,但错的是有些老年人“执行”过度了,怕油、盐吃多了血脂高,引发冠心病、心梗等,把饮食清淡等同于吃水煮菜,偶尔撒几颗盐,甚至不放油、不放盐。建议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
营养是健康之本,对于老年人而言,科学合理的饮食更是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每一餐的营养搭配,用爱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愿每位老年朋友都能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快乐的晚年!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
今起,徐闻港每日开设三个新能源小车进岛专班!
肝囊肿术后饮食:五种食物助恢复,医生建议适量食用
电力设计公司实习日记:职场新人的逆袭之路
实习生存指南:高效情绪管理秘籍
双流肥肠粉登上美食节目,引爆四川小吃热潮
双流肥肠粉哪家强?王二妹PK高记
手指屈肌腱鞘炎:从症状识别到治疗预防全攻略
深蓝L07风阻系数碾压同级,节能又拉风
蓝豆豆营养师:10年打造“干净饮食”法,助力万人减重
十连冠得主赵长军:婉拒影视邀约,投身武术教育培养出甄子丹
【双语】你好中国 | 现代年轻人的新兴打卡地:雍和宫
1951年创办茅台酒厂,王立夫如何打造国酒传奇
碳化硅PK IGBT,谁才是未来之星?
IGBT技术革新:新能源汽车动力升级的新引擎
英飞凌IGBT助力电动汽车性能飞跃
叶酸片适合哪些人吃?日常补充攻略揭秘
维生素助力健康减肥:B族、C、D的作用与科学补充指南
维生素C、D、E、A:减肥路上的四大助力
陈红:从“貂蝉”到制片人,婚姻与事业的双重选择
福建舰PK福特级航母:技术对决与未来展望
福建舰与歼-35:最强航母战斗群来袭?
偶尔掰手指无害,但这些风险要知道
B族维生素助力减肥:提升代谢的同时改善情绪
维生素B族助力减肥真相:提升代谢而非燃脂
秋冬防静电实用指南:7种亲测有效的方法
家里暖气不热?这份供热常识指南请收好
冬季总是“被电到”?轻松几招帮你远离静电!
探索2024年必试的有机麦片:全谷大麦、黑麦与紫麦片的营养价值
曼谷&新加坡亲子游打卡胜地大揭秘!
佛教如何看待生活的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