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昭通古城:千年会馆诉说着多元文化的交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昭通古城:千年会馆诉说着多元文化的交融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AD%E9%80%9A%E5%B8%82/2506155
2.
https://www.sohu.com/a/823067836_121117490
3.
https://www.sohu.com/a/811971413_121729945
4.
http://yn.people.com.cn/n2/2025/0105/c372456-41098625.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4A073DP00
6.
http://yn.people.com.cn/n2/2025/0123/c378439-41118062.html
7.
http://www.yn.news.cn/20250119/011aa59f9b6f4d85bd715fa0d1f7794d/c.html
8.
https://k.sina.cn/article_6438955897_p17fcaab7900100op4c.html
9.
https://www.yndaily.com/html/2024/yunxinwen_1125/130791.html
10.
http://m.yizuren.com/social/shgc/47466.html

昭通古城,这座被誉为“小昆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云南文化的兴起与繁荣。作为云南三大文化发源地之一,昭通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

01

历史沿革:从秦汉到明清

昭通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据《昭通市志》记载,秦朝时期,昭通就是“五尺道”的重要节点,汉武帝时期设置朱提县,成为犍为南部都尉的治所。三国时期,蜀汉在此设立朱提郡,管辖五县。明清时期,昭通古城达到鼎盛,雍正九年(1731年)改乌蒙府为昭通府,古城规模进一步扩大。

02

建筑特色:会馆文化的典范

昭通古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会馆建筑群。作为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重要商埠,昭通自古就是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清乾嘉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各地商人纷纷在昭通建立会馆,形成了以陕西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

其中,陕西会馆最为著名。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陕西会馆,占地面积约1526.3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97.01平方米。会馆建筑布局严谨,由南至北依次为戏楼、前殿、中殿、后殿,组成三进院,天井用青石板铺成,总体建筑以中轴线相对称。整个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木雕石刻形象逼真、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陕西会馆于2013年7月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文化价值:多元文化的交融

昭通古城不仅是商业重镇,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古城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滇南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朱提文化。陕西会馆内的石雕石刻,如“八仙过海”“菩提达摩东渡”等,展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04

保护与开发:让古城焕发新生

近年来,昭通市启动了古城保护提升工程,对古城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陕西会馆经过精心修复,于2024年国庆期间重新对外开放。修缮工作严格遵循文物修缮“三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以及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专门邀请了省文物专家到实地进行勘验。专家表示,陕西会馆在昭通会馆文物里面是规模最大的,而且具有北方的建筑风格,具备了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如今的昭通古城,不仅保留了历史的韵味,更增添了现代的活力。古城内的陡街、北正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改造,成为集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民宿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既可以品尝昭通凉粉、天麻炖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又可以欣赏非遗文化表演,感受浓厚的乡愁和人文气息。

昭通古城的保护与开发,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正如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文勇所说:“随着一系列贴合古城实际的创新举措推进,昭通古城正在‘活起来’‘火起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步一景、一人一物都变得‘会说话’,不断延续这座古城的‘烟火气’。”

未来,昭通古城将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提升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水平,植入业态,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具有昭通特色的文化IP。启动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2025年春节前,完成文庙片区、挑水巷片区、老四小片区、八角亭等13个项目建设。引入科技辅助修缮,建立数字档案及资源库,对古建筑、古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并通过3D扫描、数字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对古建筑进行高精度的复制和还原。坚持科学运营管理,通过政府主导、政企合作、企业化运作、社区参与的运营模式,真正实现古城保护开发价值的传承和旅游潜力的释放。

这座见证了千年沧桑的古城,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