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接种新变化,你了解吗?
百白破疫苗接种新变化,你了解吗?
近日,国家疾控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实施新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这一调整关系到每一位儿童的健康,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以下是关于此次调整的详细解读:
为什么要调整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出现百日咳报告发病率上升的情况,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5-9岁儿童病例显著增加。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在疫苗广泛应用前,是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更好地发挥疫苗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加强对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免疫保护,国家决定调整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程序。
调整后的接种程序是怎样的?
调整前,儿童需要在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6周岁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调整后,接种程序变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这意味着,首针接种时间提前到2月龄,6周岁的白破疫苗改为百白破疫苗,增加了对百日咳的保护。
已经开始接种的孩子怎么办?
对于已经开始接种但尚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应按照新的免疫程序继续接种。如果孩子在6周岁时已经接种了白破疫苗,则不需要再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超过7岁还未完成5针次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只能接种白破疫苗,因为目前我国内地的百白破疫苗接种年龄上限为7岁。
接种百白破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要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并确保孩子睡眠充足,避免饥饿,穿着宽松舒适。接种前几日要注意留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如有生病、过敏或者身体不适等情况,建议在痊愈后一周后再去接种。
接种时,要尽可能地向接种医生提供孩子近一段时间的健康状况,配合接种医生的问询和健康检查,以便接种医生准确掌握孩子情况,确定是否适宜接种。
接种后,可以用棉签轻轻按压孩子接种部位,避免揉搓,并务必保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回家后,让孩子适当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多喝水。如出现轻微发热、局部红肿、食欲不振等情况,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2-3天后会自行消失。如孩子出现高热、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为什么要接种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有效手段。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侵犯咽、喉、鼻等部位的粘膜,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炎和神经瘫痪。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引起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通过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抵抗病原体的感染,保护儿童免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的侵袭。
此次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家长应按时为孩子接种疫苗,为孩子的健康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