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教你识别职场小人:德才兼备是金标准
唐太宗教你识别职场小人:德才兼备是金标准
德才兼备:识别小人的金标准
在职场中,如何识别和远离小人,是每个职场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中国古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识人用人的智慧,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尤为值得借鉴。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人才的标准有精辟论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这句话点明了才与德的区别,也揭示了识别小人的关键——不能仅看才能,更要看品德。
古代案例:小人的典型特征
智伯荀瑶:才胜德的悲剧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在选择继承人时,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荀瑶。这个决定最终导致了家族的灭顶之灾。司马光对此评论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小人的第一个特征:才胜德,心机深重。他们往往聪明过人,但缺乏正直中和的品德,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伤害他人。
赵奢与平原君:公私分明的考验
战国时期,赵国田部吏赵奢在收取租税时,平原君家拒不缴纳。赵奢依法行事,杀了平原君家九个负责此事的人。平原君大怒,欲杀赵奢。但赵奢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主意:“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这个案例揭示了小人的第二个特征:公私不分,狭隘自私。小人往往为了个人或家族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真正的君子则能坚持原则,公私分明。
现代启示:职场中的小人识别术
将古代案例与现代职场场景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小人的特征在当今职场中依然存在: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就像智伯荀瑶一样,职场小人往往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忠诚能干,背后却可能在算计同事,甚至领导。
只顾小团体利益:类似于平原君家的行为,职场小人常常只关心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损害公司整体利益。
缺乏同理心: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对他人感受和需求毫不在意,这与赵奢那种为国为民的大局观形成鲜明对比。
唐太宗的用人智慧:现代职场的借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用人上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对现代职场有重要启示: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不仅要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更要考察其品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直言进谏的文化:像唐太宗那样,建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敢于说真话,而不是阿谀奉承。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在处理职场关系时,要像赵奢那样坚持原则,不因私人关系而放松要求。
培养大局观:引导员工树立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意识,避免陷入小团体利益的纷争。
在当今职场环境中,识别和远离小人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从唐太宗的用人智慧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如何识别小人,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环境,让真正有德有才的人得以施展才华,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