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尿酸,是怎么一步步失控的?(根源不是嘌呤)
男人的尿酸,是怎么一步步失控的?(根源不是嘌呤)
三十岁左右,是人生中最有闯劲儿、最有激情活力的年纪。但体检报告一拿出来,小小的三个字让广大年轻人,特别是男性虎躯一震——高尿酸。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18~29岁的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到了32.3%,同年龄段的女性仅为4.2%。
三十而立的年纪还没到,每10位男性中就有3位,即将或已经来到了痛风的边缘。环顾四周,你身边的这些男性家人、朋友、同事,搞不好都早已「英年早酸」。
是男人,尿酸天然会更高
查出高尿酸的人,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完喽,海鲜烧烤吃不了了。但真相没这么简单。人体内的尿酸,仅有20%来自摄入的食物,80%来自我们自身体代谢。
尿酸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代谢产物之一。DNA和RNA中含的嘌呤碱基,会在人体细胞更新、分解或自然死亡时,被分解代谢,最终生成尿酸。
简单理解就是:只要活着,我们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身体就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尿酸出来,无休无止。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健康人体内每天产生尿酸约750mg,经由肾脏和肠道排出500~1000mg,维持着动态平衡,岁月静好。当尿酸生成骤增或排泄减少,平衡被打破,高尿酸也就接踵而至。
大多数年纪轻轻就尿酸高的男人,很不幸,自带了两个「尿酸更敏感」的属性:
01 遗传到了易感基因
有些人尿酸高,是命里一道注定的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均有家族聚集倾向。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以解释血清尿酸水平25%至60%的差异。2024年10月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了377个与痛风相关的特定DNA区域。
例如因为遗传原因,有些人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天生就要差一丢丢。特别是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出现的尿酸血症,多与基因异常相关。
02 性激素不同,带来差异
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男性痛风患病率是女性的3.26倍,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整体远高于女性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高尿酸更偏爱男性,性激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可以在尿酸钠转运蛋白的表达或活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抑制尿酸的形成,促进排泄。从青春期发育开始,也就是13岁以后,男性和女性尿酸水平就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绝经之前,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大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50岁后患病率开始上升,直至70~75岁与男性相近。而男性不仅缺少雌激素护体,雄激素又可能通过影响肾脏,阻碍尿酸的排泄,最终影响尿酸水平,形成了难上加难的局面。
虽说男性天生更容易遭遇尿酸问题,但从数据来看,30、40岁,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峰期。30岁的男人,发生了什么?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重要的原因:发胖。
越来越大的肚子,越来越高的尿酸
之前丁香医生写过,30岁,恰恰是男性发福的重要年龄节点。去年一项针对我国1580万成年人的研究显示,30~34岁的中国男性,超重的比例达到了38.5%,肥胖高达19.3%,加和超过了57%。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1]
高尿酸和肥胖同步上升的30岁大关,不是一个巧合。肥胖相关的指标,例如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重腰围指数(WWI),和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2024年的研究发现,BMI和WWI每升高一个单位,高尿酸血症风险分别增加8%、72%,痛风风险分别增加5%、31%。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2020年发布了一项长达26年、涉及44,654名美国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改变以下四项痛风相关的危险因素,77%的痛风可以预防。
- 体重指数(BMI);
- 酒精摄入量;
- 健康膳食的依从性(例如DASH);
- 利尿药服用情况。
也就是说,近80%的痛风,是真的可以好起来的。但研究同时也公布了另一个残酷的结论:肥胖的人不解决体重问题,再怎么调整生活方式,该来的痛风,它大概率都要来。对于肥胖男性(BMI≥30)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对减少痛风的影响有限,除非能解决肥胖问题,否则很难从改变生活方式中有大的获益。
基因、性别、肥胖,层层不利因素累加,让不少男性来到了高尿酸和痛风危险边缘。
糟糕的饮食,高尿酸最后的临门一脚
实际上,除了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对日常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很有限。更需要警惕的,是隐藏起来的游离糖和酒精。例如超市里动辄1L的大瓶装含糖饮料,吨吨吨大口闷掉半瓶。即使是普通份量的一小瓶,喝下去的糖分总量,展示出来也很吓人。
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门口拍摄的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 @30 岁人生重启
游离糖的代谢特性,会导致尿酸生成的增加,也可以通过增加体重,导致代谢异常,从而提高血尿酸水平。男性更爱喝的酒,也加速了痛风发作的进程。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15岁以上的中国男性,每人年平均酒精消耗量为7.3L,约等于15瓶500mL飞天茅台。女性的消耗量只有1.8L。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2]
《柳叶刀》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饮酒与痛风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与不饮酒的男性相比,饮酒量为10.0~14.9克/天时,痛风的风险是原来的1.32倍。在各种酒精类型中,啤酒与痛风风险的关联最强,每天约喝下一罐啤酒,痛风风险增加1.49倍。
基因和激素装上子弹,肥胖瞄准目标,饮食扣动扳机。男人的尿酸,就这样里应外合地失控了......
想把尿酸降下来,减肥一定要提上日程
比起每天照着《食物嘌呤表》清汤寡水的吃,更推荐大多数天选的痛风之子们,把格局放大一点:减肥。《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中提出,肥胖患者建议以每月减重1.5~3.0kg的速度,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BMI18.5~23.9)。
减肥,不仅仅是因为它可能降低尿酸水平,更是因为减肥伴随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的调整,其实都在帮助控尿酸。看上去只是完成了「减肥」这一件事,实际上你的生活已经完全不同了。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01 坚决戒掉甜饮料和酒精饮品
- 不喝可乐、含糖奶茶等甜饮料;
- 橙汁、苹果汁等「天然果汁」也不要喝;
- 啤酒、黄酒、烈酒……最好一口也别碰。
02 多喝水促进尿酸排出
- 心肾功能正常的话,日常就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
- 想喝点有味儿的,试试咖啡、茶、无糖柠檬水、无糖气泡水。
03 调整食物搭配,吃得更均衡
- 正常吃主食,注意增加一些粗粮薯类;
- 多吃新鲜蔬菜,每天吃够500克,尽量每餐都有;
- 每天适量120~200g鱼肉蛋,豆制品也可以吃,内脏类少吃;
- 可以喝点低脂或脱脂的奶制品;
- 想吃甜可以吃点水果,但要吃新鲜的,而不是果汁、果干;
- 高脂肪的食物别贪嘴,烹调清淡一点。
可以对照着「健康餐盘」,看看自己每天的饮食,哪些多了,哪些少了,调整一下。
04 每天多站起来动一动
- 如果有时间,找个自己能坚持的、喜欢的运动,动起来,注意别太剧烈;
- 实在没时间,多站起来走一走,或去楼下散会儿步,也比一直瘫在椅子里强。
尿酸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过积极意义。1500万前年,一系列遗传基因突变,使得人类比其他哺乳动物拥有更高的尿酸水平。最初,这种突变是人类适者生存的优势,高的尿酸水平在人类摄入维生素C与钠比较低时,具有刺激神经、升高血压等作用。
而今日,身体的尿酸代谢,有点跟不上物质丰富、热量爆表的现代生活。曾经的优势,变成了问题。
高尿酸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但好消息是,从尿酸指标升高,到痛风发作痛不欲生,这中间还有很多改变的机会。当尿酸指标亮起红灯,是身体在正式提醒你:是时候改变了。开始减肥、增加运动、注意饮食……拿回对尿酸的控制权的同时,也是在重新掌控身体和生活。
道理已经讲清楚,方法也已经给到,英年早酸的男人们,咱们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