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画鸡》赏析及同步练习
唐寅《画鸡》赏析及同步练习
画 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词句注释】
1.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2.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3.平生:平素,平常。轻:随便,轻易。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4.一:一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白话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创作背景】
《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唐寅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高昂的公鸡后题字上这首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抱负。
【作品赏析】
《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赞颂了轻易不鸣,鸣则动人的品格,也表现了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怀。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体现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它一声呜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它一声呜叫,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平生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铺垫,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后两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动静结合,使两句诗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树立了雄鸡高伟的形象,表现了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画鸡》这首诗歌表现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感,充满了自信与力量。画鸡,咏鸡,其实是借鸡言志抒情,像画中的公鸡那样,不轻易发出声音,而一旦发出声音,就要开生面,启新风,令天下人耳目一新,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时代先驱者的远大志向,表达含蓄又不失些许豪放之情。从这首诗歌看,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内心世界,并非只是放浪不羁、纵情声色,而有着孤傲、峥嵘、自信的另一面。
【作者简介】
唐寅(1470一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曾因事下狱,后游名山大川,寄情山水。致力绘画,兼善书法、诗文。他作诗别具一格,不拘成法,多用口语,敢于突破格律限制,大胆表达真情实感。其为人不拘礼法,晚年尤其明显,这在他的诗里常有流露,玩世出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
【同步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画家、诗人( )。
2.诗歌的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 )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3.第一句“”,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4.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5.这只大公鸡的冠子是( )色的,身上的羽毛是( )色的。
6.“一叫千门万户开”指的是什么时候?(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参考答案】
1.明 唐寅
2.色彩
3.头上红冠 满身雪白
4.为第四句作铺垫
5.红 白
6.A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