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红楼梦》开篇的神秘引子
甄士隐:《红楼梦》开篇的神秘引子
甄士隐,这个在《红楼梦》开篇就出现又很快消失的人物,却承载着整部小说最核心的寓意。他的名字谐音“真事隐”,暗示着《红楼梦》虽是虚构之作,却隐含着真实的历史和人生哲理。
甄士隐原是姑苏城里的乡宦,家境殷实,生活优渥。他性格恬淡,不慕功名,日常以赏花修竹、饮酒赋诗为乐,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然:元宵节女儿英莲被拐,三个月后葫芦庙失火殃及整条街,甄家宅院化为灰烬。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妻子投奔岳父封肃。然而,岳父家境并不宽裕,加上封肃为人势利,甄士隐的生活每况愈下。
在困顿之际,甄士隐遇到了一个疯癫的跛足道人,听闻了那首著名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番话如同当头棒喝,让甄士隐顿悟人生的虚幻与无常。他随即写下了《好了歌》的注解,毅然决然地跟随道人出家而去。
甄士隐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遭遇,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面貌。他所处的中产阶级,在封建社会中处于两头大的葫芦中间,既不像富豪那样贪得无厌,也不像贫民那样为生计所累,却也正因如此,更容易在命运的打击下走向崩溃。他的经历预示着《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无情。
在小说的结尾,甄士隐再次出现,这次是在急流津觉迷渡口,他帮助贾雨村领悟人生真谛,完成了从俗世到超脱的转变。这个安排意味深长:甄士隐不仅是故事的引子,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他的出家不仅是个人的解脱,更象征着整部小说对现实的超越。
通过甄士隐的故事,曹雪芹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提醒我们在繁华中保持清醒,在困境中寻找超脱。这个看似简单的引子,实则蕴含着整部《红楼梦》最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