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朱熹到郭沫若:解读“龙头蛇尾”的古今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朱熹到郭沫若:解读“龙头蛇尾”的古今启示

引用
5
来源
1.
https://ww.gushiju.net/chengyu/%E9%BE%99%E5%A4%B4%E8%9B%87%E5%B0%BE
2.
http://bankable.cn/idiom_details/5MTQx4NTgu
3.
https://ww.gushiju.net/chengyu/jianpin/ltsw
4.
https://jf.8k3k.com/283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1/13/9165926_1129312956.shtml

“龙头蛇尾”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朱子语类》。朱熹在评价一篇序文时说:“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这里的“龙头蛇尾”比喻文章开头气势磅礴,但结尾却草草收场,缺乏力度。

到了近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到“龙头蛇尾”。在《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家常》中,他写道:“闹了七八年,才龙头蛇尾地告了终结。”这句话生动描绘了某件事持续多年却最终草草收场的情景,与朱熹的用法一脉相承。


朱熹画像


郭沫若画像

在当今社会,“龙头蛇尾”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从个人生活到社会项目,从学术研究到商业运作,这种有始无终的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以个人生活为例,许多人制定新年计划时雄心勃勃,立志要学习新技能、锻炼身体、阅读经典,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半途而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计划-行为不一致”,其根源在于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和持久力。

在社会项目中,“龙头蛇尾”的现象更为严重。许多大型工程在启动时声势浩大,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媒体广泛报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进展缓慢,最终可能不了了之。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


某地未完成的烂尾楼

在学术研究领域,“龙头蛇尾”的现象同样存在。一些科研项目在立项时目标宏大,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草草收场,未能产出预期的成果。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术进步,还可能导致科研资源的浪费。


未完成的科研项目资料

在商业领域,许多创业公司和大型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时都会大张旗鼓,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这些项目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出的App在初期投入大量广告,吸引了一波用户,但因产品体验不佳或后续更新乏力,最终用户流失殆尽。


某公司未完成的产品发布会现场

“龙头蛇尾”的现象之所以普遍,与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密切相关。首先,人们往往过于乐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忽视了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让人们难以保持长期的专注和耐心,容易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放弃。此外,一些组织和机构在决策时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期规划,这也导致了许多项目的虎头蛇尾。


现代人面对压力选择放弃的漫画

要避免“龙头蛇尾”,关键在于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个人而言,设定合理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保持持续的动力至关重要。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调整策略,而不是轻易放弃。对于组织和机构来说,科学的项目管理和风险评估是避免虎头蛇尾的关键。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项目能够持续得到关注和支持。


科学管理项目流程图

从朱熹到郭沫若,再到当代社会,“龙头蛇尾”的现象始终存在,这反映了人性中某些永恒的弱点。然而,通过自我反思和科学管理,我们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一难题,真正做到善始善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