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采下的胰岛素价格大跳水!
国家集采下的胰岛素价格大跳水!
2021年底,国家组织开展了胰岛素专项集采,平均降价48%,国内胰岛素价格基本回归合理水平,集采结果于2022年5月开始落地实施。两年来,集采政策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更重塑了胰岛素市场格局,推动了国产胰岛素的快速发展。
价格大幅跳水,患者用药负担减轻
集采前,三代胰岛素价格普遍在140-160元/支,而集采后价格降至70元/支左右,降幅超过50%。以甘精胰岛素为例,这种长效胰岛素从每支140-160元降至70元左右,降幅接近50%。而二代胰岛素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支50元降至30元以内,降幅更是高达40%。
市场格局重塑,国产胰岛素崛起
在集采政策的推动下,国产胰岛素企业迅速崛起。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国产胰岛素的市场份额已经从集采前的30%提升至45%,而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70%降至55%。以通化东宝为例,该公司在2024年一季度的市场份额达到13.5%,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人胰岛素市场份额更是超过40%,稳居国内第一。
患者用药情况改善,用药结构升级
集采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还提高了用药规范性和用药水平。集采前,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胰岛素年用量约2.5亿支,而集采后22个月用量已达6.5亿支,平均年用量约3.5亿支。这表明随着用药负担的降低,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可及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比例也从集采前的58%提升至70%,向欧洲国家的用药结构趋近。这主要是因为三代胰岛素相比一代和二代胰岛素在用药频率、依从性、安全性、血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临床认可度更高。集采降价后缩小了与二代胰岛素的价差,进一步提升了可及性。
集采政策特点:不是“最低价中标”
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集采并非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国家医保局通过竞价模式,由企业自主报价,在竞争中形成合理价格。同时,考虑到胰岛素作为生物制品的特殊性,集采设置了“复活”规则,对于虽未在竞争中胜出但有较强意愿让利患者的企业,统一给予“复活”中选机会,但只能获得较少的协议量。
未来展望:国产胰岛素有望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国产胰岛素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通化东宝相关负责人预期,到2027年本轮接续采购结束时,国产胰岛素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60%-70%。这将有助于打破外资企业长期主导市场的局面,推动中国胰岛素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国家集采政策不仅显著降低了胰岛素价格,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还推动了国产胰岛素企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市场格局。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为其他高值药品和耗材的集采提供了有益借鉴,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