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缺铁易贫血,从小孩到老人应该这样食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缺铁易贫血,从小孩到老人应该这样食补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2A02AFH00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功能,却常常被忽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1/4的人口贫血,大多数由铁缺乏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缺铁,补铁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婴幼儿

婴幼儿缺铁不仅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还会影响体格发育,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足月出生的婴儿,体内的铁储备可以满足4~6个月的需要,因此,健康的足月儿在半岁前不需要额外补铁。

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储备不足,再加上生长速度较快,容易出现铁缺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母乳中铁含量低,满6月龄起,需要及时给婴儿添加富含优质铁的泥糊状辅食,如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

瘦猪肉、牛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不仅铁含量高,而且所含的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补铁的最佳食物。

儿童青少年

这类孩子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增大,如果有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出现铁缺乏。一般来说,不爱吃肉的孩子更容易缺铁。此外,青春期女孩还会因为月经排出血液,损失一部分铁。

儿童青少年缺铁会导致身体发育受阻,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等。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让孩子多吃肉,以保证充足的铁摄入:

一是改变烹饪方式,比如做成肉松,加入粥、面包等食物中,或者放到饺子、馄饨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吃到肉;

二是搭配孩子喜欢的食物,如胡萝卜炒肉丝、西红柿炖牛腩等,既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层次,又能实现食物多样化;

三是经常变换种类,如果孩子不喜欢吃猪肉,可以换成牛肉、羊肉、鸡肝、鸭血等,此外,蛏子、蛤蜊、扇贝等水产品铁含量也较高,建议经常做给孩子吃。

成人

健康成人只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安排日常饮食,就能摄入足量的铁:每天摄入120~200克动物性食物(包括禽畜肉、水产品、蛋类)。

选择红肉时要注意,尽量挑脂肪含量低的瘦肉,比如里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比如五花肉和肥牛等。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有助于提高膳食铁的吸收利用率。

孕妇和哺乳女性

孕期血容量增加,再加上胎儿生长需求,孕妇在孕中期、孕晚期的铁需要量,分别比怀孕前增加4毫克/天、9毫克/天,孕早期与怀孕前一致。

建议孕妇到了孕中晚期,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每天多吃2050克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血或肝脏,每次220~50克。铁缺乏严重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

泌乳会损失一些铁,因此在哺乳期的女性也需要额外补充,建议适量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每天鱼、禽、蛋、肉类的总量为175225克,每周吃12次猪肝(85克)或鸡肝(40克)。

老人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再加上咀嚼功能、味觉、嗅觉降低等,老人很容易出现铁缺乏的问题。

老人要摄入足量的动物性食物,不仅有助预防缺铁性贫血,还可延缓肌肉衰减。摄入总量为平均每天120150克,最好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性食物,其中鱼4050克,畜禽肉4050克,蛋类4050克。

并且,建议老人每餐都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这样做能保证蛋白质被高效利用,有助增肌。老人要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使食物细软易于消化,比如将肉类食物制成肉丝、肉片、肉糜、肉丸,将鱼虾类做成鱼片、鱼丸、鱼羹、虾仁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