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夜饭:中华饮食文化的盛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夜饭:中华饮食文化的盛宴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9%B4%E5%A4%9C%E9%A5%AD/697018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JKLTKC0528NCP7.html
3.
https://post.m.smzdm.com/p/avpxqgpp/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AB%E4%BF%9D%E9%B8%A1%E4%B8%81/1570
5.
https://www.sohu.com/a/757062895_121123781
6.
https://www.gjrwls.com/jinghua/20240206/939610804724957184.html
7.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903096
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IKASAO05566Z1W.html
9.
https://blog.csdn.net/bisal/article/details/139911715
1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K574FS0514LJ4Q.html
11.
https://k.sina.cn/article_6513117132_p1843647cc00100ggwt.html
12.
https://finance.sina.cn/2024-02-12/detail-inahuuwa9076619.d.html?vt=4&wm=2822_0083?msg$citymsg&cid=76729&node_id=76729
13.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2/t20240218_5733270.shtml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夜饭成为了家家户户筹备的重点。这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集中展示。从新鲜蔬菜到山珍海味,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历史故事和餐桌礼仪。通过讲述东坡肉、宫保鸡丁等菜肴背后的故事,让家人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餐桌上注重礼仪培养,彰显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美好的传统和文化,共度一个温馨、快乐的新年!

01

年夜饭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学习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是中国百姓阖家欢聚的盛宴。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等。年夜饭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甚多,而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充分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多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过年不回家这也可能使年夜饭成为了空谈。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很少见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类(寓意年年有余)、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莲藕(寓意聪明)等菜品以求新年吉利。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02

经典菜品背后的故事

东坡肉:从杭州名菜到国宴佳肴

东坡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与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苏东坡(苏轼)紧密相关。据传,苏东坡在担任杭州知州期间,疏浚西湖,筑堤修坝,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纷纷送来猪肉以表谢意。苏东坡便将猪肉烹制,分给参与修筑西湖的民工们。由于他独特的烹饪方法,使得这道菜香气扑鼻、肥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从此“东坡肉”便流传开来。

要制作出美味的东坡肉,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烹饪技巧:

  1. 选材讲究:选用优质的五花肉是关键。五花肉要肥瘦相间,层次分明,这样的肉质才能保证口感丰富。
  2. 切块适中: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一般每块约为 4 厘米见方,这样既有利于入味,又便于炖煮。
  3. 焯水去腥:先将五花肉放入沸水中焯烫片刻,去除血水和杂质,以减少腥味。
  4. 调味独特:东坡肉的调味料主要包括酱油、黄酒、冰糖等。其中,黄酒能提鲜增香;冰糖则能使肉质更加酥烂且带有甜味。
  5. 慢火炖煮:将五花肉与调味料一同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炖煮数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肉质会逐渐变得软烂,汤汁也会越来越浓郁。需要注意的是,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火候过大会导致肉质变硬,火候过小则难以达到酥烂的效果。
  6. 收汁上色:在炖煮的最后阶段,开大火收汁,使汤汁浓稠并均匀地裹在肉块表面,形成那诱人的红亮色泽。

宫保鸡丁:从私房菜到世界名菜

宫保鸡丁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由于这道菜流传太广,在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还出现了将鸡丁演变为肉丁的“宫保肉丁”。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还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各地的宫保鸡丁名字相同,做法却有不同:

  • 川菜版的宫保鸡丁用的是鸡脯肉,由于鸡脯肉不容易入味,炒出来鸡肉容易嫩滑不足,需要在码味上浆之前,用刀背将鸡肉拍打几下,或者放入一只蛋白,这样的鸡肉会更加嫩滑。川菜版宫保鸡丁原料中必须使用油酥花生米和干辣椒节,味必须是辣型荔枝味。辣椒节炸香,突出糊辣味。
  • 鲁菜版的宫保鸡丁更多采用鸡腿肉。为了更好地突出宫保鸡丁的口感,鲁菜还添加了笋丁或者马蹄丁。宫保鸡丁的做法和川菜做法大致相同,但是更注重急火爆炒,目的是保留鸡丁的鲜嫩。
  • 贵州菜版的宫保鸡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和川菜、鲁菜版本不一样。贵州菜版的宫保鸡丁咸辣略带酸甜,请注意这个“酸”字,酸辣是贵州菜区别川菜的重要标志之一。
03

餐桌礼仪与文化传承

餐桌礼仪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这些礼仪细节更显重要:

  1. 尊老敬亲:举办家宴时哪个位置是最重要的?董雪微老师介绍说:“一般对着门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可以请家里的长辈来坐。如果有客人来家里,要等客人都坐下之后,才可以落座。”
  2. 用餐礼仪:哪怕饭菜再香,也要注意礼仪。长辈坐定后,我们再动筷子。一般饭店里都有公筷,夹菜时最好用公筷从盘子的边上夹菜,再放到自己的餐盘里。千万不要拿着自己的筷子在盘子中间夹菜,这样是很不礼貌的。同时也要注意,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也不夹菜。别夹别人面前的菜,如果小朋友有特别爱吃的菜,可以小声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忙去夹。吃饭时,不要满嘴食物讲话,不要吧唧嘴和大声嚼食物,不要对饭菜咳嗽。除此之外,董雪微老师还提醒小朋友们,吃饭的时候,大拇指要放在碗的边缘,其余四个手指头放在碗底;不要敲打餐桌;不要翻动和敲打碗筷;不可挥动餐具指人;单手不要同时拿两种餐具。如果吃饱了,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座椅放正,向同桌告退说:“请慢用,我先走了。“餐桌礼仪是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董雪微老师说:“小朋友要在一点一滴中做起,将这些好习惯发扬光大。”
  3. 健康饮食:春节将至,家人围桌合食,交箸换盏,是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殊不知,餐桌上的“筷来箸往”也为病菌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吃饭聚餐,围桌共食,增加一双公筷,增加一份安全,共享一支公勺,共享一份健康。分餐制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盘和碗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公勺是指将公用的筷子和勺子放在菜盘上,方便就餐者夹菜,即“公筷夹菜,私筷进食”。合餐共食极易产生交叉感染,实施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

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如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健康饮食方式。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美好的传统和文化,共度一个温馨、快乐的新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