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务人员戒烟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务人员戒烟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9275451

临床医生作为健康的引导者及守护者,对吸烟这一不良行为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具有清晰的认识。既然对吸烟带来的不良后果感同身受,为什么还有将近50%的医务人员仍在持续吸烟这一行为,而不能控制?难道仅仅是“毅力”问题,还是目前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足以促使他们立刻采取行动?


图: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实际上,在医生戒烟的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及行为的模式改变,与普通人群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的地方。除了解医生的吸烟及戒烟动机以外,还应掌握促进医生戒烟动机的技巧、熟悉临床戒烟咨询的基本技术、预防各种导致复吸的环境及情感因素等。

戒烟动机系统

吸烟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物质依赖性疾病,就如对毒品如可卡因的依赖一样,在造成物质依赖的过程中,形成心理及行为的依赖;在戒断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较克服生理依赖复杂得多。

就如吸烟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戒烟的动机非常重要。大部分吸烟者在未作出戒烟决定前,一直在吸烟或戒烟之间徘徊。动机来源包括外在环境的压力(如无烟医院实施)及内在环境促进(矛盾情感冲突、躯体内在不适、对家庭的责任等)。

对医务人员而言,由于经常接触吸烟后带来危害的事实,这一矛盾冲突出现的频率会更高,在戒和不戒之间经常出现心理失调。而自我协调一致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当临床医生意识到“我是健康的楷模”,同时又认为“我不应该吸烟”的时候,内部的紊乱不可避免。第一反应,可能会表现出拒绝作出行为的改变(拒绝戒烟),以掩盖内心的不安。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渐会作出理性的分析,此时,如果有一些恰当的鼓励,及科学的治疗方法,对成功戒烟有极大的帮助。

戒烟动机促进策略

戒烟咨询目的是为了戒烟动机的促进。在动机促进的过程中,可以应用3T策略,即动机紧张(Tension)、动机触发(Triggers)及戒烟治疗(Treatment)。

动机紧张

吸烟者的感受,将随着对烟的需求而改变。当需求受到环境的限制时,需求量自然会减少。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无烟医院或无烟科室),使得戒烟动机加速;内在环境,如吸烟后躯体不适的感知,患者就医过程中,因吸烟导致疾病或加重疾病的感知。在内外环境共同触发下,戒烟的动机压力增强。

动机触发

当医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对吸烟作出负面评价,如吸烟是不文明行为、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戒烟作出正面肯定,如戒烟对己对人均有利、戒烟后自信提升、戒烟得到家人及朋友赞扬等,逐渐对吸烟产生内疚及羞耻感;同时由于周围事实的提醒,如看到亲友吸烟肺癌高发、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生率增加、与专业相关吸烟危害宣传等,随着认识加深,对健康产生担心,并开始厌恶吸烟,最后决定作出戒烟尝试。

戒烟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戒烟过程中的戒断症状。有些吸烟者不敢尝试戒烟的原因主要是戒断症状,既往戒断过程中,因为没有药物的帮助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强烈经验导致“谈戒色变”。此时药物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动机触发。

3T之间关系提示,动机紧张及触发目的是为了戒烟治疗的实施,而药物治疗可以触发戒烟动机的产生,因此3T之间有逐级提升的关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戒烟咨询技巧

戒烟门诊咨询基本技术内容:建立平等关系,取得戒烟者信任。因此,咨询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特质,咨询中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戒烟咨询医生具备特征

戒烟过程中动机访谈,目的就是通过帮助吸烟者找寻并挖掘改变自身吸烟行为的内在愿望,通过发展戒烟愿望与吸烟带来问题的现实的对比,使吸烟者从内心意愿出发,促进并达到彻底改掉吸烟不良习惯的目的。不采取逼迫吸烟者戒烟的方式,通过帮助吸烟者克服戒烟过程中的困难、预见戒烟后美好的未来,使吸烟者从内心激发其改变吸烟习惯的动机。因此,作为戒烟咨询医师需要有以下三种个人特质或态度: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的了解。要求戒烟医生做到:

对人性正面而乐观的看法

大部分长期吸烟者,对烟草的依赖,更多是一种心理的依赖。临床医生特别是手术医生,每当术后,对烟的依赖,更多是一种情绪及压力的转移。而在烟草使用的早期,由于尼古丁的神经生理作用,确实可以产生一些缓解情绪的作用,日积月累,导致心理依赖。因此,戒烟门诊的医生面对的戒烟者,可能伴随着各种因吸烟或与吸烟无关的心理问题,也许戒过很多次,也许在门诊戒烟过程中出现反复复吸。此时,作为医生应该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有正面的评价,并且永远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

注重人而不是人所呈现的问题

大部分吸烟者在戒烟不成功时,会说“我没有毅力”,家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触。而实际上,在戒烟问题上的“毅力”,与我们平时所强调的毅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整个戒烟过程中,需要克服生理依赖,行为改变,心理依赖。其中,环境的因素时刻影响最终吸烟行为的改变。当然,当吸烟者决定戒烟时,自我的参与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自己非常想改变吸烟的习惯,别人很难替他作出改变。

治疗过程是关系导向,而非技术导向

在戒烟治疗过程中,咨询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强调相互之间建立互信关系,而不必强调戒烟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在临床医生的戒烟过程中,这点非常重要。

重视人格与态度,而不是自己的理论和技术

对临床医生而言,烟草依赖的理论内容理解非常容易,在建立互信关系时,注意重视态度,运用共情、互信、无条件关怀、鼓励等措施,重点强调发挥戒烟者自我的能力的发挥。

戒烟咨询访谈原则

戒烟咨询过程应遵循访谈过程中的四项原则:

表达共情

戒烟医生在访谈中的基本态度,应当是通过有技巧的反应性倾听,接受和认可吸烟者的矛盾冲突心理,在接受患者的基础上推动其作出吸烟行为改变。

发展冲突

探索和扩大吸烟者吸烟不良行为和戒烟的价值之间的矛盾心理冲突,从而促进吸烟者考虑行为改变的可能性,帮助吸烟者理解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一旦吸烟者深刻地领悟了自己追求的价值信念与现有问题行为之间的矛盾,便有可能从矛盾冲突体验中摆脱出来,进而做出戒烟的决策。

回避阻力

阻力的处理是戒烟动机访谈中最难的问题。应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对患者的阻力情绪表示理解,帮助患者发现与吸烟行为改变不相容的信念,转变其对戒烟的看法。与传统的理解不同,戒烟动机访谈中出现抵抗,并不意味着吸烟者反对戒烟;相反,这是一个吸烟者对戒烟这一行为持有不同看法。倘若发生强烈的冲突,医生要避免和吸烟者对此问题进行争论。

维持自我效能

个体对自我效能的感知水平,是行为能够成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维持吸烟者的戒烟的自我效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咨询策略。在动机访谈的实施过程中,则需要始终强调,由患者而不是由医生来选择和履行改变行为的计划。例如,在咨询过程中,医生减少向患者提出诸如“你应当这样做”一类的要求;恰当的表述是“如果你想这样做,我可以提供帮助”。此外,在访谈中,运用吸烟者过去的成功的戒烟经验来鼓励他们,也是维持吸烟者戒烟自我效能的有效策略之一。

戒烟咨询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使得戒烟者能够自由探索自己内在的感受,并愿意与戒烟治疗医师进行探讨。戒烟医生通过表现自己的真诚、关怀、尊重、善解人意,创造良好的关系。其中取得信任并愿意进行沟通是关键。

戒烟门诊提供服务

治疗戒烟的整个过程,包括戒烟过程中行动前期的反复促进,行动期药物的帮助及戒断症状的克服,家庭及工作环境中无烟环境的提供,复吸的预防及体重控制的提示等。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强调鼓励及取得成果的积极表扬。戒断后自信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手段。

因此戒烟门诊的功能,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门诊治疗,即诊断及药物治疗,提供的是综合的行为支持。目前完善戒烟门诊提供的服务包括:戒烟提醒、药物干预、行为支持、复吸随访等。

戒烟提醒

通过戒烟咨询主动提供动机促进,了解吸烟者吸烟动态、戒烟意愿;与家人及医院科室负责人员关于戒烟动机紧张措施实施等。

药物干预

在没有禁忌症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药物帮助,减少戒断症状,促进戒断成功。药物的选择根据个体设定。随访用药依从情况,及药物相关副反应。

行为支持

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短信平台,门诊回访实施。可以是个体化协助,也可以是集体经验互动。

复吸预防

戒烟动机系统的不稳定,是早期复吸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复吸机制的分析,使患者了解复吸原因,避免因复吸导致“自信破堤效应”出现,而拒绝再戒。后期复吸(戒断3个月后)出现,大部分与环境及情绪因素相关。长期有效的鼓励,可以通过短信提醒系统实现。目前短信戒烟干预正在实施中。

本文原文来自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