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阳登高: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阳登高: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引用
光明网
10
来源
1.
https://wenyi.gmw.cn/2024-10/11/content_37605897.htm
2.
https://www.sohu.com/a/805145476_12078325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9A03CFB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8A010PE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6RM86G0521CUKG.html
6.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0-10/doc-incsameq8876289.shtml
7.
https://cn.chinadaily.com.cn/5b753f9fa310030f813cf408/5bd80379a3101a87ca900243/CY2024
8.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1010/bf5fd130e20a4cce83e7f711e0c312df/c.html
9.
https://www.cnstock.com/commonDetail/278085
10.
https://www.gz.gov.cn/zlgz/whgz/content/post_9902570.html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重阳节登高时写下的名句。这首《登高》不仅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重阳节登高,这一延续了千年的习俗,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户外活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长寿的美好愿望。

01

登高的历史渊源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据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郭醒介绍,西汉时期京城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到了三国、晋代,重阳登高逐渐发展成为郊游登山的活动。唐代以后,这一习俗更为盛行,历代皇帝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重阳登高的诗篇。

重阳节登高望远,体现了人们对山的崇拜。登高可吸万物之阳气,与天更接近,有种无比爽朗开阔的感受。古人重阳登高很有高雅从容的情调,往往选择登高山、高塔等自然名胜或历史古迹,而后携友并坐,赏菊、喝茶、赋诗。

02

古代文人的登高情怀

在古代,重阳节不仅是登高的日子,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时刻。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道出了游子在重阳节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定风波·重阳》中写道:“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词中引用唐代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名句,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03

登高习俗的现代传承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登高这一传统习俗依然焕发着生机。以广州为例,2007年,“广州重阳登高”就入选了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重阳节,广州市民都会登上白云山、越秀山等名胜,祈福、赏景,延续着千年的文化传统。

重阳节登高,这一延续了千年的习俗,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户外活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长寿的美好愿望。在现代社会,这一习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