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案宣判背后:这些防拐骗知识,每位家长都该知道
《失孤》原型案宣判背后:这些防拐骗知识,每位家长都该知道
2024年10月30日,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二审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被告人呼富吉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限制减刑,被告人唐立霞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结果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儿童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郭刚堂24年的寻子之路,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折射出社会对儿童安全教育的迫切需求。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拐骗技巧,值得每位家长重视。
教会孩子记住重要信息
家长要教会孩子记住自己所在的城市、小区、家里的门牌号以及父母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重要信息。同时,让孩子熟记三个重要的紧急电话: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
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常见的拐骗情景,如“冒充熟人”、“物质利诱”、“求助带路”等,让孩子在“演练”中体验被拐的危险,思考应对方法。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设置安全手势和暗号
与孩子约定一个只有家人知道的安全暗号。如果陌生人要带孩子走,必须说出这个暗号。同时,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将暗号告诉他人。
使用科技手段辅助防护
在外出时,可以给孩子佩戴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环或手表。在人流密集的场所,使用防走失手链、防走失绳等物理防护装备也是明智之举。
教会孩子基本的自卫方法
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防身术,如擒拿、摔跤等基本动作。但同时要教育孩子,在遇到危险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不要过度反抗,寻找合适时机求助。
网络“晒娃”需谨慎
在大数据时代,过度分享孩子的信息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建议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照片时:
- 避免晒孩子的正脸照,可以选择侧面、背面或远照
- 不要发布带有孩子姓名的作业本、奖状等
- 隐去学校名字、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 关闭照片的地理位置信息功能
- 设置分组权限,只分享给亲近的亲友
如果不幸被拐,如何自救?
教育孩子如果不幸被拐,首先要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不要过度反抗。在公共场所,可以制造噪声或用大幅度动作吸引路人注意。尽量记住自己的移动路线和罪犯的特征,观察周围环境,寻找机会逃跑。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优质的早期教育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认知、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然而,目前许多家庭仍面临早期教育可及性差、经济负担重等问题。政策制定者应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资,确保所有家庭都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儿童安全无小事,防拐骗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的防护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身边平安、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