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一颗穿越千年的“金陵明珠”
玄武湖:一颗穿越千年的“金陵明珠”
玄武湖,这颗“金陵明珠”见证了南京2500多年的历史变迁。从先秦时期的自然湖泊,到六朝时的皇家园林,再到如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玄武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千年沧桑: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玄武湖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据《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在今玄武湖畔筑“越城”,这是南京建城之始。秦始皇时期,湖泊更名为秣陵湖。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改名“蒋陵湖”,并引水入宫苑后湖,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太初宫之北,故又名“后湖”、“北湖”。
六朝时期是玄武湖的第一个鼎盛期。东晋时,湖中因两次出现“黑龙”而得名“玄武湖”。南朝宋孝武帝在此设立上林苑,南岸建有华林园、乐游苑等皇家宫苑。齐武帝常在此夜猎,留下“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的佳话。
北宋时期,江宁府尹王安石推行“废湖还田”政策,玄武湖因此消失200多年。直到元朝,经过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出现。明朝时,玄武湖被设为后湖黄册库,成为皇家禁地,专门存放全国户口赋役档案。
清末,玄武湖开始向公众开放。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游览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玄武湖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逐步发展成为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文化瑰宝:玄武湖的人文内涵
玄武湖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道:“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则有“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的佳句。
湖中的梁洲是玄武湖五洲之一,面积8.81公顷,曾名老洲、旧洲、祖洲、莲花洲和美洲,是玄武湖开辟最早的一个洲,为昭明太子编《文选》的读书处,有“梁园”之称,故称梁洲。此洲擅全湖之胜,开明代后湖黄册库之滥觞。洲上人文荟萃,分布着湖神庙遗址、明代黄册库历史文化展馆、览胜楼、闻鸡亭、友谊厅、金陵盆景园等景点。每年一度的玄武湖菊展在此举行,有“梁洲秋菊”之美称。
湖神庙遗址见证了古代帝王的祭祀文化。据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旨在此设坛祭泰厉。明孝宗时期,祭祀仪式改为春秋两季举行。民间传说,神祠是为纪念一位毛姓老人而建,后改称湖神庙,同治九年(1870年)由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
现代新生:玄武湖的当代价值
进入现代社会,玄武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2005年,玄武湖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公园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2019年,玄武湖荣获“中国十大休闲湖泊”称号。
景区推出了以“爆炸头鸭”为代表的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据统计,该产品月销量达到2000到3000只。此外,景区还定期举办樱花节、荷花节等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玄武湖不仅是南京的地标性景点,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金陵明珠”,玄武湖将继续闪耀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千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