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群:一把“无相”壶,登上联合国邮票
范伟群:一把“无相”壶,登上联合国邮票
2023年5月18日,联合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邮资票品,其中一幅画面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把名为“无相”的紫砂提梁壶,它的创作者正是来自中国宜兴的紫砂艺术大师、范家壶第四代传人范伟群。
范伟群1970年出生于宜兴一个著名的陶艺世家,是范家壶第四代传人。他的祖父范大生是宜兴紫砂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际金奖的艺术家,被誉为“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范伟群从小就展现出对紫砂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14岁时,范伟群进入紫砂二厂学习制壶技艺,师从高级工艺师吴同芬。凭借出色的才华和勤奋的学习态度,他很快掌握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在一次紫砂二厂举办的制壶比赛中,范伟群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奖,也因此获得了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门下的机会。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技艺和创作手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无相”壶是范伟群的代表作之一,其设计独特而富有深意。从平视角度看,壶身仿佛一颗棱角分明又成熟饱满的橄榄核,又形似一朵含苞待放的昙花。而从俯视角度看,壶面既像一片秋叶,又似一艘浮于水面的扁舟。其形态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既有现代主义陶艺的理性骨骼,又保留了传统紫砂艺术的感性情趣。
这把壶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道”观念,巧妙地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壶体以“圆”的造型结构呈现,象征着永无休止的运动,暗合“抱圆合一”的东方哲理。壶嘴和壶把的搭配由散而聚,由隐而显,与壶盖上“阴阳”造型的壶钮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阴阳调和、平衡的哲学内涵。
范伟群在紫砂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被中南海紫光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作为国家级非遗(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伟群不仅致力于艺术创作,还积极投身于紫砂文化的传播事业。他多次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紫砂作品展,为宜兴紫砂陶的国际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1月10日,“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范伟群紫砂陶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出了范伟群近年来创作的近60件(套)紫砂陶精品。此次展览分为“大德曰生”“姿含龙虎”“妙契精奥”三个单元,全面展示了范伟群在继承传统与创新设计方面的艺术成就。
范伟群表示:“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将来紫砂文化不仅仅停留在茶桌上,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闪耀中华大文化。”这正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他对紫砂艺术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