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研究:运动改善肾病患者心理状态
上海长海医院研究:运动改善肾病患者心理状态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据统计,CK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1.23倍,且随着肾功能下降而增加。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疾病负担。
运动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已被证实对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上海长海医院的研究表明,规律性的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仅有助于减轻病情,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这项研究表明,运动康复疗法值得推广,帮助更多肾病患者重拾健康心态。
肾病患者的心理困境
CKD患者面临多重压力: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疾病进展的不确定性、生活方式的限制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37%具有重度认知功能障碍,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分别占36%和14%,认知功能正常者仅占13%。这种认知衰退的形式可能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处理速度变慢以及执行功能受损。
情绪问题:抑郁是CKD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由于病程长、青壮年发病人多等原因,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睡眠障碍,如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夜间多次醒来,也是常见问题。
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疾病负担。例如,抑郁容易产生无力感、挫败感,导致不能规律用药、规律复查;也容易出现营养、睡眠等问题,影响肾病康复。
运动改善心理状态的科学依据
运动对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八段锦、太极拳等身心锻炼项目,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调节和正念冥想,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
运动改善心理状态的机制包括:
- 释放内啡肽: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快乐激素”,能提升情绪,减轻疼痛感。
- 改善睡眠质量:规律运动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改善睡眠质量,从而缓解因失眠导致的情绪问题。
- 增强自信心:运动带来的身体改善和成就感,能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 社交互动:参与集体运动可以增加社交机会,减少孤独感,改善心理健康。
适合肾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肾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度锻炼。以下是一些适合肾病患者的运动类型及相关注意事项:
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一般推荐每日步行6000-1万步,可根据个人体力、感受、时间灵活调整。不必怕走少了,只要走起来就有益,一项研究发现,每日大约走3867步,就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走的更多,益处加大;即使只走约2337步,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和太极,能提高关节灵活性并减少受伤风险。这类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锻炼心灵,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
平衡训练:如太极拳或单腿站立,帮助提升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
力量训练:随着年龄增加、肾功能下降,会引起肌肉流失,让患者变得虚弱、乏力、疲惫、行动迟缓。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强健肌肉,尤其对于透析的晚期肾病患者,肌肉强寿命长!并且,它们还能提高身体基础代谢,有助于体重管理。
运动强度与频率:
- 中等强度:以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 心率监测:目标心率为(最大心率-静息心率)×期望强度+静息心率,其中最大心率为220减去年龄。
注意事项:
-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肾脏负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需充分休息。
- 避开高温环境:以防脱水引发肾脏损害。
- 观察身体反应:运动后若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并咨询医生。
- 饮食配合:保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适量补充水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肾病患者不仅能改善体质,还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请务必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定期评估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