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如何赋能AI资源管理?中国信通院专家详解
云计算如何赋能AI资源管理?中国信通院专家详解
“云计算在企业中扮演的是资源纳管和人工智能任务部署的中枢角色。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调度编排能够实时分析系统负载、优化资源分配,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任务执行顺序。”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云计算凭借其强大的资源管理能力和灵活的调度机制,成为解决AI资源瓶颈的关键技术。本文将探讨云计算如何赋能AI资源管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云计算优化AI算力与存储
AI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算力规模将超过30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将达到35%。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GPU集群建设。例如,谷歌的AI超级计算机A3搭载了约26000块英伟达H100 GPU,META计划到2024年底构建一个包含35万块H100 GPU的基础设施,腾讯的星脉高性能网络支持高达10万卡GPU的超大规模计算。
然而,仅仅堆砌GPU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算力的释放需要全面考虑数据存储、处理速度、网络传输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存力作为算力释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潜力和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存力给算力带来的助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 高效的存储能力直接促进了数据处理速度的飞跃。存力通过优化存储架构、采用高性能存储介质以及智能数据管理技术,实现了数据访问的低延迟与高并发,极大地缩短了数据处理周期。
- 存力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强大的存力体系通过加密存储、多副本冗余、容灾备份等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存力还促进了数据的高效共享与协同。高效的存力系统能够支持数据的快速传输与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促进知识融合与创新。
- 存力的发展还推动了智能化存储解决方案的诞生,为大模型提供了更加灵活、智能的数据支撑。借助AI算法与机器学习技术,智能存储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数据特征、优化存储布局、预测并满足数据访问需求。
云计算的数据管理和调度优势
云计算通过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实现了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虚拟化技术将物理硬件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解耦,使得多个虚拟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容器化技术则将应用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可移植的容器,使得应用可以在任何支持容器的环境中运行。
自动化运维技术是云计算的另一大优势。通过智能化的管理软件,云计算实现了对资源的自动配置、监控和调度。这不仅提高了运维效率,还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保证了云服务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在数据管理方面,云计算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提升了协作效率。通过云服务,团队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时协作。此外,云服务提供商还会提供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服务,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保护用户的数据和应用安全。
云计算在AI应用中的实践案例
阿里云提供了多种AI应用开发工具和平台,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AI应用。例如,Flowise是一款面向开发者的开源低代码工具,用于构建定制的LLM应用工作流和Agent。开发者可以通过拖拽式UI等方式,实现LLM应用的快速迭代。魔笔则支持AI原生应用、大模型服务平台集成、GUI+LUI智能应用创新等多种应用场景。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云计算平台构建AI助手,实现7x24小时客户服务。在阿里云上,企业只需10分钟即可构建一个AI助手,并发布到网站、钉钉或微信公众号中。这种快速部署能力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在工业制造领域,云计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搭建智能的低空算力网,将低空飞行器的导航数据、通信数据、感知数据等多模态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打通,之后将数据汇集到云控平台提供统一的服务和决策,这也是各地制定低空经济规划的重点之一。
未来展望:云计算与AI深度融合
随着智能算力逐渐成为算力结构的主要组成,传统的通用云计算正加速与智算融合。下一代云将是按需适配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智能云”,能够屏蔽各种底层复杂的计算资源、兼容多种芯片架构和开源框架,提供丰富的云计算工具。
栗蔚表示,未来云计算将从传统数字化转型需求转向以智能计算为核心,更像是一个按需使用的“六边形战士”,下层除了连接虚拟化资源之外,还有今天的智算资源,上层除了传统软件应用之外,还有大模型等任务式应用。
在应用方面,低空经济是云计算一大创新应用场景。通过搭建一张智能的低空算力网,将低空飞行器的导航数据、通信数据、感知数据等多模态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打通,之后将数据汇集到云控平台提供统一的服务和决策,这也是各地制定低空经济规划的重点之一。
随着云计算与AI的深度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如栗蔚所说:“如果将资源上云、应用上云看作是云计算的‘第一增长曲线’,急剧增长的AI需求,将为云计算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在基础资源需求逐渐饱和时,为云计算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量市场。”